第 39 章

长媳(重生) 希昀 4145 字 6个月前

长公主思忖片刻颔首,"这样吧,我吩咐市署令召集商会,商议此事。"

恰在中秋这一日,各路商贾回京团圆,市署趁此机会在衙门召集名商富贾,将此事提上议程,出乎意料,竟得到绝大部分商户的认可,譬如有人酒方子被盗,为人窃取,倘若有这么一个专卖局,各家将方子敬献并申请专卖,旁人哪怕窃取了也不敢售卖,否则触犯了朝廷律法,严惩不贷。

这一日大家集思广益,口若悬河,纷纷敬献了不少好计策,就连惩罚的条律都想出来,最后得知是玲珑绣的幕后当家首倡此议,推举玲珑绣的东家为商会会长。

谢云初深感振奋,吩咐林叔解下此任。

中秋这一日夜里,国公府有家宴,谢云初顺带便将今日商会的概况禀报给长公主知,长公主坐在书案后,接过她写得书折,字迹清秀劲挺,内容条清缕析,言简意赅,很适合上位者查阅,长公主十分满意。

"云初,倘若你没嫁人,我倒是要将你选入宫廷,替我当文书了。"谢云初笑,"像朝云姐姐那样吗?"长公主难得含笑,“正是。”

/>

“没准将来孙媳有这样的机缘。”她随口应承。

长公主纤指轻轻叩了叩折子,意味深长道,"云初,你这字迹很像书淮哪…"

谢云初微微一愣,前世她可不是时常临摹王书淮的字帖么,只因她是女子,没有王书淮那般举重若轻的力道,否则还真能以假乱真,被长公主捉了个正着,谢云初不知该如何解释,垂眸笑了笑。

长公主合上折子,和蔼问她,"惦记他了吗?"

谢云初面露赧然,她这段时日太忙,顾不上王书淮,再者,她也不会傻傻地再像前世那样操心。谢云初不做声,这种事她无法解释,也不能解释。

长公主便当她害羞。

“再忍一忍,等他打开局面,她便可去江南与他团聚。”她才不想去呢。

谢云初不敢直说,只道,"男儿志在四方,我跟着去不像样,祖母不要为我担忧了,我很好,不就是三年嘛,我等得起。"

前世在长公主的掣肘下,王书淮用了三年时间方平定江南,这一世长公主不仅不曾为难反而处处支持,王书淮只可能更顺利完成大业,些许一年半载便回来了。

她这辈子不要再当一枚陪衬的绿叶。

王书淮固然光芒万丈,可她不想再做追光人,她也要当一束光。现在,她便是京城市署的一束光。

长公主见她不沉迷于儿女私情很是满意,"你能有这样的见识,我很高兴,成,市署的事我便交给你办,你别怕,尽管大刀阔斧改革,女子怎么了,女子照样能经天纬地。"

得到长公主的许可与支持,谢云初兴高采烈,"多谢祖母,那孙媳便去市署操持专卖局的事了。”

长公主还是头一回看到谢云初兴奋得像个孩子,她面庞明丽,眉眼鲜活,人哪总是端着,没有意思,"你这样就很好。"

长公主留在书房看折子,谢云初出了书房,王家一家人聚在琉璃厅吃螃蟹宴。

王书琴等了足足二十日总算得了玲珑绣一件袍子,今日便穿了出来,王书仪和王书雅围着她欣赏,

"这面料可真光滑,原先觉着香云纱已经够柔软了,不成想这南海绡纱远在其上。"

br/>"这朵绢花也好看,他们家卖绢花吗?"王书雅喜欢那一抹点翠。

王书琴摇头,"绢花是他们家衣裳上独有的标志,不单卖的。"

窦可灵和许时薇也凑了过来,大家都感叹玲珑绣横空出世,引领了京城官宦潮流。

谢云初默默听着她们闲聊,没搭腔,国公府的人还不知她其实是幕后东家。长公主没有声张她的事,她便听之任之。

"这多少银子一件?"

王书琴道,"二十两一件。"

“这也太贵了吧。”窦可灵听着有些肉疼。

她一月份例才二十两,花这么多银子买一件衣裳,窦可灵做不到。当媳妇不比做姑娘,做姑娘没那么约束,又有爹娘宠着,肆无忌惮,做媳妇的若是铺张浪费了,

必定招来婆婆不满,窦可灵手里也不是没有银钱,一是舍不得,得为丈夫孩子精打细算,二来颇有顾虑。

果不其然,那头姜氏瞥了一眼光彩夺目的王书琴,跟王书仪交待道,

“书琴跟你不一样,你如今定了亲,行事得稳妥些,若是穿得这般招摇,难保不被刘家说闲话。"

说完这话,眼神威严地瞥了一眼谢云初三人。窦可灵便知道,婆母这是借着小姑子敲打她们。

许时薇还在孕中,不能吃螃蟹,丫鬟给她盛了一碗,她腹部已隆起,看着漂亮的衣裳是有心无力,“可惜我穿不上。”

"等你生完不就能穿了吗?"书琴接话道,

许时薇看了一眼婆婆,乖巧道,"等我生了孩儿,指不定还瘦不下来,就像二嫂,当初她生了瑄哥儿,可是足足胖了十来斤。"

窦可灵一听就来气,“我后来不是瘦下来了么?但四弟妹就不一样了,本就丰腴,有了孩子还不知成什么样呢。"

许时薇很委屈,不甘心被窦可灵挤兑,于是指着谢云初,"也不是人人怀孩子就胖,你看二嫂,她怀珂姐儿时,背影纤细得跟没怀似的。"

谢云初抱着珂姐儿在喂米糊,不知事情怎么扯到她身上来了,

"我听说那玲珑绣量体裁衣,有些衣裳适合纤细的女

子穿,有些适合丰腴的女子穿。"她话一说完,却发现王书琴一双眼定在她身上,"二嫂,你这一身有些眼熟。"

谢云初身上穿着是暗纹绿底的香云纱,玲珑绣主做绡纱料子,也做一些扎染的香云纱,谢云初身上这一套裆子,面料细腻柔软,扎染的绿水青山,有一种静水流深的秀美。

谢云初笑吟吟道,“开业次日有人尺寸不合退换,被我捡了漏。”"难怪!”王书琴一抚掌,“我当初便看上这一身,可惜被人抢了。"

窦可灵瞥了谢云初身上的香云纱,忍不住酸溜溜道,

"二兄不在家,二嫂倒是打扮得花枝招展。"

这话成功挑起了姜氏的火,她脸色拉下来,“书淮离开这么久了,天又冷,你可给他捎衣物过去?"

谢云初不咸不淡回,"他出京那日,随船准备了三箱衣物,够二爷穿到回京。"

姜氏无话可说,可瞅着谢云初明光照人,心里不得劲,低声斥了一句,"丈夫不在家,不要打扮得过于招摇。"

谢云初也低声回了一句,"若是穿得太素净,旁人还以为我守寡呢。"

姜氏被噎得心梗。

儿媳妇现在有长公主撑腰,压根不怕她,姜氏憋屈得慌,"这么久了,你可给淮哥儿去信?他可回你什么了?”姜氏吩咐丈夫给王书淮寄了几封家书,无一例外不曾得到回复,儿子什么都好,就是心地太宽大了些,顾不得这些家常琐碎。

谢云初闻言更加漠然,前世无论王书淮去何处,她每隔五日总要送信过去,可惜极少得到王书淮的答复,后来王书淮回府,含笑解释,“以后不必送信,我没有消息回你,便是最好的消息,你不必忧心。"

于是谢云初语气平静回姜氏,"没有消息便是最好的消息。"含糊了她没给王书淮写信的事。

姜氏看着儿媳妇第一次生出几分同病相怜,原先的怨愤随之烟消云散。

不一会国公爷将几位爷放出来,大家出来陪孩子。

珂姐儿十一月大了,已经蹒跚学步,乳娘架着她小胳膊在谢云初周身转。二郎瑄哥儿现在吐字已很清晰,能流畅得表达意思了

他跟着长房的眉姐儿与大郎林哥儿在庭院里玩,林哥儿手里拿着一根冰糖葫芦,眉姐儿与瑄哥儿追着他跑,纷纷抢冰糖葫芦吃。

瑄哥儿激灵壮实,很快便扯住了林哥儿的袖子,“我要吃糖糖。”林哥儿不肯给,"叫你娘给你做,这是我娘做给我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