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秋玉是个暴脾气,收到线报的当日就征集了五千兵力赶往了前线,跟鞑靼人打了起来。

原本,所有人都以为这只是小打小闹,跟往年一样,十天半个月就该有个结果。结果这次不同寻常,越战越凶,鞑靼人越来越多。除此之外,还有边境的其他外族联合骚扰。几个外族持续不断的增兵,如今已经发展成了大规模的战争。

鞑靼率兵南下抢掠行骚扰之事,显然就是有预谋。这些人就是想趁着韩修一死韩家倒台,边境将士后继无人,韩家军被大庆皇帝给处理干净的这个节点,给大庆重重一击。

但他们显然没想到新来的黄秋玉也是个硬骨头,虽不如韩修威望重,确实个上过战场的有经验有战功的将领。第一次来西北,即便不及韩修对西北了解透彻,作战还是十分灵活的。

只是也确实吃了不熟悉战场的亏,这一仗打起来,起先还能支撑,越到后面就越困难。尤其是鞑靼这回是有备而来,率兵人数众多,大庆驻边将士这边苦苦支撑,到后来的极为惨烈。战事当头,自当以边境百姓的安危为重。萧衍行自然要将个人得失放一边,立即率人赶了过去。

一方面是为了紧急支援黄秋玉,另一方面也是帮助百姓快速离开战场。

他带的人中就有原韩家军的领头人,韩修的义子韩烨。若是从母族这一支来看,萧衍行还得称呼韩烨一声舅舅。他对与外族作战有着丰富的沙场经验,自然火速赶往边境做支援。

萧衍行别看文雅斯文,其实也是上过战场的。这些年躲在西北,他大大小小的战役参加过十几次。只不过没有用本名,而是另取名为韩萧。

韩萧这个名字,关内人许是没听说过,但对来犯外族来说却是如雷贯耳。毕竟曾经差点生擒鞑靼的王子,割掉了羌族王一只耳朵。只不过这个人打仗时,时常蒙着半张脸。一下战场便会销声匿迹,外人打探不到这人什么消息。就只知道是韩家军。

收到王家的信,萧衍行还有点吃惊。在看到写信人的名字,他难得有些高兴。

信是王姝写的。

打开来,里头薄薄的一张纸就写了云里雾里的一句话:爷,分赃的第一个款到了。

萧衍行:“???”

先是没看懂。

烛火摇曳之下,萧衍行双腿岔开坐在低矮的椅子上,盯着这句话看了半天。这些日子的劳累让他有些反应慢,没弄明白王姝这小丫头片子又整什么幺蛾子。等忽地电光一闪,想到了江南随州的那一夜,他跟王姝头一次交锋说过的话……眼睛噌地一下亮了起来。

他霍地一声站起身,因为太用力椅子被哐当一声带倒,摔在地上。

门口的守卫往营帐里探了探脑袋,就看到自家那不苟言笑的主子,正盯着一张纸,笑咧了嘴。

第九十四章

萧衍行没想到这一场战事会发展都这个地步。

估摸着往日的韩家军给他们的威慑太深。这些外族被打压得太久, 突然之间有了反弹的机会,自然是来势汹汹。

不过可惜,他们以为被彻底清除的韩家军并未消失, 只是被萧衍行以特殊的身份隐藏了起来。

此时韩烨带着一批人重返战场,可想而知,战况变得前所未有的激烈。

这次突如其来的战事, 情况紧急,萧衍行以韩萧的身份亲自上了战场。

当他那个熟悉的面具一拿出来,鞑靼王的弓箭手火力都集中了过来。不过萧衍行自幼习武不是花架子, 骑术也是非一般人能比的强。箭矢如雨,那匹战马犹如一柄利刃从箭雨中穿过, 直奔鞑靼的要害而去……

一场战事, 总是以千万人的性命相填。萧衍行虽善战,却极不喜欢战场。

他骨子里许是有韩家人善战的根子,与军事作战上, 萧衍行有着极佳的领悟力。

十六岁第一次以随侍的身份跟着韩修进入战场, 他就拿刀杀了不少外敌。第二次时,就已经能单独离开韩修的视线, 熟练地指挥手下的人冲锋陷阵。第三次时, 就能独自率领三十六人的一支小队,耗时一天一夜全歼敌方一支两百人的队伍……

随着参与的战事越多, 他在打仗上的军事才能就越来越显著。仿佛他的母亲给了他这方面绝佳的天赋, 这是他得天独厚的资本。若非萧衍行自幼是以帝王的身份被教导长大, 韩修倒是想把他留在身边,作为继承人培养。

可惜, 韩萧终究是姓萧的,不可能跟韩家人一样, 一辈子在西北吃黄沙。

萧衍行自然也知晓外祖心中的遗憾,但他始终是要为君的,而非为将。自幼他便坚信一个原则,善战者无赫赫战功。萧衍行从不否认自己骨子里好战的本性,但他更坚定最终的目的,是止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