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页

苏韶棠最初看这本小说时,有些评论说长公主太过绝情,苏韶棠却不以为然,以长公主当时不过三十多的年龄,在知道谢祊私养外室后不和离,难道还要替谢祊守活寡吗?

至于当今圣上可以说是明君,但他有个缺点,他很任人唯亲,对这个亲姐姐尤其放纵,后来长公主和安伯侯成亲,安伯侯在朝中就得了皇上的看重。

原文中,安伯侯和长公主本就是青梅竹马,二者成亲后,安伯侯和长公主恩爱非常,也因此,在长公主因生幼子难产而死时,安伯侯对幼子痛恨到了极点,给其取名沈玉晦。

反倒是沈玉案这个长子,得了安伯侯所有的重视和疼爱,不过年幼,安伯侯就给其请封了世子,撑着身子等到沈玉案及冠后,安伯侯才彻底撒手人寰。

可以说,正因安伯侯和长公主,沈玉案的仕途之路才会格外顺畅。

而明泽二字,则是沈玉案给沈玉晦起的小字,他年幼时许也因生母去世讨厌过这个胞弟,随着年龄增长,沈玉案也知道,这些本就并非是沈玉晦的罪过,更因父亲的偏袒,让沈玉案对沈玉晦有一种难言的愧疚,他觉得他抢夺原本应该属于沈玉晦的父爱。

也因此,他对沈玉晦格外重视。

而有意思的是,在原文中,沈玉晦这个人物算不上正面,他对兄长沈玉案的确敬重,但对于云安然这个女主却很厌恶,处处针对,颇有点小反派的意思在其中,而女主也的确因他而受了好一些罪。

其实苏韶棠看完原文中,有一点很费解,沈玉案和沈玉晦都很敬重长公主。

当初长公主就是因为谢祊养了外室才会与谢祊和离,也因这件事,长公主在世时也不止一次表示对这种行为的厌恶,那么敬重长公主的沈玉案又怎么会变成长公主最厌恶的那种人?

苏韶棠不得不感慨,原剧情当真强大。

她心中不由得越发鄙视了沈玉案一番,对于他的话,可有可无地应了下来。

沈玉案看向她,似乎想说些什么,但他也看出了苏韶棠不想和他说话,最终,沈玉案还是保持了沉默。

沈玉案还要忙明日出行一事,午膳后就离开了闻时苑。

室内安静下来后,络秋才迟疑地问:“夫人,您不是一直想去江南看看吗?这次为什么不和侯爷一同去啊?”

络秋和络春对视一眼,面藏担忧,夫人和侯爷才成亲一个月,还未培养好感情,侯爷就要陪圣上南巡,这一去,少说也要两三个月时间。

江南素来出美人,谁知侯爷会在江南遇到什么?

苏韶棠听出了络秋话中有话,可她不想做一件事时,谁都劝不动她,她十分淡定地说:“现在不想了。”

说句不好听的,苏韶棠觉得络秋和络春的担心都有些多余。

任何一个地方都有不出名的美人,如果沈玉案有那个心,哪怕将沈玉案一直拘在京城,他照样能得偿所愿。

有问题的从来不是时间和距离,而是人。

比起担心沈玉案会怎么样,苏韶棠更愁心的是,晚膳该怎么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