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1页

《书籍的演变史》

壁画名称言简意赅,放在这里,格外的应景,寓意贴切。

在路过防弹玻璃柜时,威廉还看见里面陈列着国会图书馆,最珍贵的两本书——《美因茨大圣经》,一四五零年代的抄本;

还有《谷腾堡圣经》的美国藏本。

它亦称四十二行圣经,是《圣经》拉丁文公认翻译的印刷品。

它是翰尼斯·古腾堡,在1454年到1455年采用活字印刷术印刷。

这也标志着西方图书批量生产的开始。

这种六七百年前的书籍,还能保存至今,且保存十分完好,实属罕见。

当然,天朝也有这种数百年,乃至千年的书籍。

不过大都在墓穴里,一旦擅自开启,很快就会氧化。

比如说……当年,为了探寻《永乐大典》,以及满足“考古”的好奇心,吴晗联络郭沫若等人,写了一份《关于发掘明长陵的请示报告》。

明长陵就是朱棣的陵墓,不过他最终逃过一劫,而万历皇帝,就没有那么好运了。

不但存放数百年的精美珍贵的字画、丝绸,迅速碳化,破坏严重。

最后,连万历的尸骸都惨遭焚毁。

在特蕾妮的带领下,三人进入地下通道。本以为上面的书,已经够多了,没想到下面更多。

一排排绵延数英里的书架,站在起始点望去,就像某种镜子造成的“无限远”的视觉影像。

这也是没办法的,上面的空间就那么多,而书籍太多,必须开凿地下空间,才能有地方储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