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4页

什么安稳度日,那是不存在的。第一个站出来的,便是第一颗棋子,要么荣华富贵,要么身死族灭。

眼下看来,可能身死族灭的可能性要高一些。

徵侨近来接触左将军府中的事务,看的比以前明白一些。他很清楚,交州的诸多蛮部或者如林邑那样,远在千里之外的日南郡;或者所占据的溪洞、山寨散落在交州各地。他们想要聚拢起足够的规模,其实很不容易。所以他们其实没有与雷将军正面对抗的能力。

但因为无数部落、乡豪分散在千千万万的深山大壑中,足以滋扰地方、劫掠商队、散播恐慌情绪,所以雷将军除非付出足够的代价,也没有很好的办法驱除他们。

如果没有什么特殊的契机,雷将军本来会像此前许多任汉家高官那样,满足于在地方势力的汪洋大海中做一个占据城池的、名义上的州牧、刺史或太守。但徵氏的出现,给雷将军提供了机会。

雷将军不仅厚待徵氏,重用徵氏,还把徵氏部族摆在了阿林,堵在了势力日渐强盛的林邑区氏的眼皮底下。

徵氏毕竟祖上阔过,对南夷各部的号召力犹存,此前蜷缩在猛陵以北的山区倒也罢了。如今他们大摇大摆地进驻阿林县,顿时让许多小部族为之动摇。

问题是,这也让区氏的势力掏心掏肺般难受。

区氏该怎么办?

他们不可能不作回应,于是现在回应来了。

如果区氏为此动用本部的实力北上,则雷将军可以在苍梧郡左近以逸待劳地打一仗。且不谈胜负如何,区氏不会愿意这么早就与汉家重将对耗战争潜力。

那么,该动起来的无非就是区氏的附庸们。他们很听话,就像此前在荔浦的时候那样,区氏鬼扯几句,所有人傻愣愣地就来了,一门心思要在阿林周边闹出事端。

但这六个部族的规模,又非荔浦周边几个小部落可比。他们加在一起,总有六七千可战的壮丁,如果动员深山中的附从部落,规模可能再翻一倍。

那也是理所当然。此前徵氏在荔浦时,汇合了姜离的部下,也就只两三百人。现在徵氏的规模扩张到上千,而区氏在上一次失败以后痛定思痛,便拿出几千上万人来。

这样的力量,不动用大军来救援,徵氏就完了。可一旦雷将军动兵来救援,则形势主客异位。无论雷氏的部曲怎么做,区氏都可以从容调集他的力量,做有效的对应。

徵侨可以确定,阿林周边的许多势力,诸如区景、夷廖、钱博那些人,都已经在集合兵力。夷廖和钱博两人,此前明摆着已经不得区氏的信任。区氏拿他两人的名头当作煽动部民的幌子,便是敲打的手段。可这时候,他们仍然无法拒绝区氏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