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6页

既然曹丞相的大军在荆州失败,那汉中这边,岂止没有援军?

倒不是说,以中原、河北的雄厚基础,挤不出一支援军。司马懿非常确信,曹公再怎么失败,依旧稳固控制着八个大州,上百郡国,治下生民亿兆,实力远远超过孙刘等辈。

然而,随着夏侯元让被俘、曹子孝战死,夏侯氏和曹氏宗族的力量大大衰退。因而,之后的收缩不可避免;在整片中原、河北的大地上,诸多力量和权势的重新整合也即将到来。在这整合告一段落之前,任何战事都无意义。

在这个过程中,许多利益值得攫取,许多职位等着去占据。那些对此缺乏认识的平庸之辈倒也罢了。司马懿和郭淮,都是有志于奋翼鹰扬之人,自然不愿意困顿在毫无胜利希望的前线。

还有另一个问题更加重要。

考虑到曹子廉虽任都护将军,其实并无独当一面的才能,此刻身处汉中的夏侯渊将会是曹公身边唯一够分量的亲族辅弼。所以,曹公一定会急召他回到中枢,以稳住混乱的军心。

当夏侯渊奔回中枢的时候,汉中战局会如何?曹公想来已经做好了放弃汉中的准备,以职权来说,组织撤退的责任很有可能会落在司马懿和郭淮身上。

但他们两人对这个任务毫无兴趣。过去一个多月里,他们据险而守,面对刘备麾下的征虏将军张飞,过程中一次又一次的损兵折将,简直与噩梦无异。就凭现在这点力量,怎么可能再去抵敌玄德公的主力?那和送死没有两样!

嗯,司马仲达和郭伯济两位都是人才,自然应该跟着夏侯将军回中枢,在重要的岗位发挥更大的作用。所以,得找一人主动出面承担重责……

“徐公明。”司马懿轻声道。

也只有徐晃了。这位曹营名将资历够深、地位够高,更重要的是,他近来病躯沉重,就算不在前线,本也坚持不了多久。

郭淮看看身边环绕的侍从甲士。

因为早就得了吩咐,甲士们都站得很远,并不会听到两人商议的内容。

于是他抹了抹额头不断流淌的汗:“我离不得军前!仲达,你能说动他?”

司马懿微微颔首:“昔日他在杨奉部下时,曾在河内驻军,与我家有些往来情份。我一会儿就出发去见他!”

与此同时,广石到阳平关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