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页

待到雷远和甘宁两人走到门口,关羽浑厚有力的嗓音在身后响起:“续之也须得努力。主公以诚意相待,必不负人。”

甘宁脚步一顿。

雷远乃是奋威将军、宜都太守、护荆蛮校尉,纯以官职而论,已是玄德公部属中最高的数人之一。惟有关羽、张飞二人凭着亭侯的爵位,可以凌驾其上。

可关羽这番话,就好像自己代表玄德公在勉励雷远,语气中带着强烈的居高临下意味。哪怕他与玄德公之间义为君臣,恩犹父子兄弟,如此言语,也未免显得刚矜了一些。

好在雷远并不介意。

他从容不迫地回身,再度行礼道:“必不负君侯今日的勉励!”

第0288章 宕渠

益州北部在先秦时,分为巴、蜀二国。

蜀国始于蚕丛氏,乃武王伐纣时牧誓八国之一,国都原在广阳,后迁至成都。极盛时,以褒斜为前门,熊耳、灵关为后户,玉垒、峨眉为城郭,江、潜、绵、洛为池泽,以汶山为畜牧,南中为园苑。其核心地带,大概就是如今的蜀郡、广汉郡和犍为郡。为争夺汉中,蜀国曾与秦国展开几近百年的鏖战。

而巴国则是与楚国争雄的强大势力,初都夷城,后迁巫山。虽然迫于楚国而不断西迁,但其领地东至鱼复,西至僰道,北接汉中,南及黔涪,也是绵延数百年的大国。巴国的覆盖范围,便是益州之巴郡。

这两国一争于秦,一争于楚,彼此又互争雄长,彼此攻伐数百年之久。相对而言,蜀国坐拥成都平原的沃野千里,又据河川上游之势,比较占据上风。而巴国在依托连绵群山防御的同时,则沿着宕渠水向北,越过米仓山,再经濂水威胁汉中。

这条不经金牛道,而从汉中正南深山中切入的道路,便是所谓的米仓道。

严格来说,米仓道不是一条道路,而是以翻越米仓山为中点的多条道路集合。因为沿途绕山越岭,极其险峻,而所经之处又多荒僻,因此通常来说,金牛道是蜀中与汉中交通的主要道路,而米仓道的作用次之。

按照当地賨人的传说,在米仓道以东的千山万壑中,还有可以抵达汉中的通道,但那些通道无法承载较大规模的队伍,目前来看,在军事和经济上,没有什么作用。

扼守米仓道的要隘,自南向北,由瓦口关起,随后是宕渠、宣汉、汉昌等山间小城。除此以外的地区,大部分都被巴夷或賨人盘踞着。

建安十六年的四月中,天气渐渐闷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