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页

不旋踵,杨再思匆匆出迎,入堂后双方落座,李潼简明扼要的将来意稍作讲述,希望杨再思出面协调一下工部冬官。

杨再思闻言后便连连点头,并表示道:“这本来就是职内的事务,只是近来堂事杂多,一时失察,何劳殿下亲自走教啊。请殿下放心,我稍后就会召见冬官苏尚书,尽快促成此事。”

待到送走代王之后,杨再思便着人去请冬官尚书苏干。不过这里刚刚将人派出,后脚苏干便已经来到政事堂,但却不是来见杨再思,而是径直往凤阁直堂去,也加入到了与内史豆卢钦望的交涉中。

杨再思被晾在了一边,自然有些尴尬,着属官在凤阁直堂外等候,然后自己便退回了政事堂。

时间又过去了小半个时辰,凤阁直堂的讨论才告一段落,狄仁杰等人退出的时候,脸色都不甚好看,很明显这一次讨论是不欢而散,没能达成想要的结果。

当得到政事堂官佐告知宰相杨再思召见,苏干便直入政事堂,当听到杨再思所论事宜的时候,他便拍案而起,勃然变色道:“冬官工用所施,自有成则定计,岂权贵杂亲循私轻使!代王好重威势,朝事疾困不发一言,反指使宰相为其门徒徇私窃功!”

说完后,他便头也不回的离开了政事堂,杨再思遭此指摘,脸色自然是难看到了极点。恰在此时,武三思登堂将这一幕收在眼底,看到杨再思的窘态,顿时露出了幸灾乐祸的笑容。

回到自己的衙厅后,武三思稍作沉思,然后召来府员低声吩咐道:“速往司刑寺知会来俊臣,即刻案引冬官苏干!”

第0434章 旧案新翻,大臣难逃

发生在政事堂的事情,很快就传到了李潼这里。

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他正待在麟台外署,顿时也是气不打一处来,当即站起身来便往堂外行去。

担任麟台少监的王方庆见状后忙不迭上前劝阻道:“殿下请息怒,苏干历任内外,资望不弱,今次所以怨态外露,或是另有别情。殿下贸然入省训问,不知者或将邪言坐实!”

“能有什么样的别情,这关西老物自仗家世故情,邪言论事!都水监几次循规求见,诸多推拒,正事荒废已经是失职,如此污蔑若不应之,真当我懦弱可欺!”

冬官尚书苏干,同样也是出身于关中大姓,乃是前隋宰相苏威的族孙,关陇方面在朝中的代表人物之一。对于这些所谓的唐家老臣,李潼向来都是敬而远之,尽量避免与他们发生直接冲突。

这一次,如果不是唐修忠几次前往尚书冬官官署求见而不得,而疏浚漕渠的工事又耽误不起,李潼也犯不上自己出面。

如果真的要以势压人,他大可以自己找上南省冬官官署,或者直接登邸去见苏干,让杨再思从中协调,本就是希望有话好好说,有什么矛盾或误会,不要直接搞针对,协商着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