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页

一番话自然是诘问得诸宰相哑口无言,但这也是他们不愿跟这老娘们儿抬杠,须知韦待价那也是你的人啊!

王孝杰虽然拜相,但远在安西,看似不会影响朝局,但却预示着接下来的风波必然不会小。朝廷若有动荡,边将必受牵连,反之亦然。

旧年武则天不惜痛诛大将,都要确保她的意图得以实现,如今壮功大将都成了她提拔安排的人,那真是懂的自然懂,各自祈求了。

接下来就是西京留守魏元忠入朝担任左肃政台大夫并拜相,原宰相娄师德出为西京留守,鸾台侍郎崔元综罢知政事,转任秋官侍郎,文昌左丞姚璹出为鸾台纳言。

魏元忠自是女皇心腹,这一点李潼可以作证,这老货不久前还告他刁状,如今归朝执掌宪台并拜相,也是理所当然。

至于鸾台侍郎崔元综,李潼感觉这家伙是有点四的味道,在这一时刻被调出鸾台,换上一个江南人姚璹。姚璹便是旧年被贬广西,漫山遍野寻找带“武”字的山川草木以作呈现,遇事肯定不会那么刚。

至于被外放西京的娄师德,本身老好人一个,唾面自干说的就是他,因为久任边事,朝中乏甚经营。如今前往西京,应该是武则天与大臣们妥协的结果,选了这样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人选坐镇西京。

宰相一级的人事调动便是如此,至于再下一级,比较醒目的有两个。一个是彭泽令狄仁杰,超迁回调入朝担任户部地官侍郎。另一个就是被李潼封驳的来俊臣了,其人不是加赦,而是追赃再贬远乡,但是由于案事追赃不明,需要归都自述罪情。

对于他奶奶天才一般的脑回路,李潼也只能说一声佩服,就这都能把人搞回来。

当然,这里面也有跟李潼有关的人事调配,魏元忠举荐西京官佐入朝数人,其中就包括他那个远房表哥房融与徐坚。房融归都担任殿中侍御史,徐坚则担任监察御史。

这两桩人事任命,对李潼而言意义不小。这二者虽然秩在七八品,但却属于供奉官序列,并不需要参加吏部铨选,而由凤阁敕授。

换言之,李潼就算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铨选,也难以直接插手言官任命。魏元忠这老家伙虽然背后告他刁状,但人还未来,先送两桩大礼。

宪台中有了立场倾向于自己的喉舌,意义还是不小的,起码寻常小过能够在宪台内部解决掉,不会动辄就遭到弹劾。

须知积毁销金,就算他圣眷再怎么浓厚,如果不断的被言官竖成靶子攻讦,久则难免惹厌。就算有什么过错在宪台内部解决不了,被人骂起来也能回嘴几句。

武家上次反击搞他,恐怕罪名不够大,引得宰相出面相护,吃一堑长一智,下次再发动肯定不会再犯这种低级错误。所以李潼也需要在宪台有自己的声音,大家互相伤害呀。

除此之外,他也听从他姑姑的提醒,跟新任天官侍郎郑杲保持一个比较融洽的私人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