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页

但具体目标达成之后,这些人自然就不管那么多了。更何况经手乐家罪事与狄仁杰等案事的都是来俊臣,当时来俊臣气焰仍然嚣张,担心继续纠缠下去会生出更多变数,便不再细致去管乐高这个小鬼的安危。

按照来俊臣的脾性,没能搞定狄仁杰他们,是很有可能迁怒乐高这个坏事的小鬼。举目无亲的情况下,女皇将乐高收留于禁中,虽然挨了一刀,但又何尝不是救了他一命。

李潼对乐高颇有好感,除了小鬼本身聪慧之外,也是在他身上看到了些许自己的影子。

他自己旧年又何尝不是苦苦挣扎,朝中老狐狸们不见兔子不撒鹰,不见利图,对他不理不睬,今日所有,那都是一口一口舔回来的。

政治人物,利弊当先。对于那些所谓的唐家老臣,李潼从来不报太大希望,包括那个后世美誉不浅的狄国老,与其费心费力跟这些老狐狸们玩聊斋,还是专心拍他奶奶马屁、培养自己心腹更靠谱。

今日借乐高之事小作发泄,除了新人新作派的立威,也是发泄一下自己心里的积郁。一个一个人五人六,还不他妈的都是两姓家奴!老子虽然也两姓,但不大不小也是个主子,败家子跟你们卖国贼能一样?

想到这里,他又横了杨再思一眼,你也不是个好东西!现在舔老子,过几年还不是五郎六郎叫得黏糊热情。等老子大权在握,谁再敢跟我瞪眼,眼珠子给你们抠出来!

第0330章 给事真干才

在周允元官厅前抖了一把威风,李潼便又被杨再思引回了正厅里。

杨再思对李潼的要求还是颇为上心,一边命人前往尚书秋官官署去讨取乐思晦有关的卷宗,一边也在旁敲侧击的将此案始末稍作讲述。

一般上升到宰相这样量级大臣的祸福荣辱,其原因都绝对不是表面上呈现出来的那样简单。

乐家也不是什么周朝鹊起新贵,父子两代为相,特别乐思晦,既掌门下要省、还监典选重事,其人死在天授二年朝中斗争最为激烈的时刻,原因其实不言自明。

杨再思言语中还隐隐透露,其实乐思晦与窦家关系匪浅。

这些人情曲隐,李潼势位达不到便难了解到。不过此类人情故事,即便了解到,意义也已经不大,反正人都已经死了,儿子都被牵入宫中一刀割了,可见余势已尽。

当卷宗送来的时候,李潼小作翻看,虽然朝中乐思晦已经被平反,但其涉案远徒的其余家众相关卷宗、果然都被抽起,没有发赦放免。

这其实只是一桩小事,毕竟平反基调已经定下来,只需要关键位置上的人一句话敦促,有司自然会加紧办理。但对那些远流的罪人们而言,可能就是生死两种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