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5页

最大的难点就在于战线过长,缺乏后勤和根据地。

例如拿破仑,例如小胡子。

他们对这里都采用了硬啃的方法,也就是所谓的强攻。

这都被证明失败了。

当然,与他们所在年代这里国家的实力也有关系。

拿破仑那个年代,沙俄已经完成了彼得大帝的改革,也完成了叶卡捷琳娜的大扩张。

小胡子那个年代,红色巨人则完成了工业化。

而这个时代,17世纪,沙俄还在帝国的初级阶段,彼得大帝还没有改革。

目前沙俄只施行了对军队的一些改制,模仿西欧的军事建立了混编军制。

莫斯科对敌方的控制非常薄弱。

这也给了明军可乘之机。

五月到六月,明军一直停留在伏尔加河流域以西,在这一带缓慢推进着,尽最大可能在地方上建立亲明的根据地地点。

朱慈烺最开始以为只有大明朝的农民需要翻身当家做主,没想到沙俄帝国的农民比大明过去的农民命运更惨。

如果是这样推算,其实西方世界还是有很多农民需要被解放的?

想通了这一点,朱慈烺心中忽然对西方世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在他的随军日志里是这样写的:崇祯二十三年六月十日,大军解决了12543人的种田问题,这些人获得土地后,对我们的好感度大大增加,有人给我们送东西,还有人给我们带路。

他又写道:我们在这里也取得了几个地主和贵族的支持,他们愿意跟我们的商人做买卖,这是一件好事,这证明铁路队所做的事没有白费,未来可能会有更多人将东西卖到这里。

他又写道:如果大明的经济和这里紧密联系起来,西征军的任务基本上就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