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9页

后到的人,要么赶紧买地,要么乖乖加入渔夫们的行列,去海边打渔赚钱。

一部分人跑去打渔的,一部分人买了地。

当然,队伍大了,总有许多不按规矩行事的人。

相当一批人跑到丛林里去伐木,砍了之后,悄悄卖出去,也算是在争抢第一桶金。

这是一个发家致富的时代,愿意出来的,没有多少人会一直抱怨生活对他们的不公,他们更多的是在想尽办法去赚钱。

资源就在那里,先到先得,大家都懂这个道理。

官府嘛,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明面上规定不准私自看法树林,但实际上根本不可能绝对禁止。

况且,随着人口的增多,对木材的需求也越来越多。

几个月的时间,楚城也有了简单的道路,虽说依然灰尘漫天,却已经初具规模。

道路两边临时搭建起来的木屋人进人出的,中原各地不同的方言在这里出现。

可以听到浙江的、湖广的、四川的、河南的、两广,还有胡建……哦不对,是福建的。

概括起来主要是西南官话,中原方言、吴越系和粤语。

明朝时期的北京说的可不是21世纪的北京话,明朝时期的官话是南京话,属于吴越系。

这是朱元璋时期推行的“洪武正韵”,有8个音节。

后世的北京话,是雍正时期推行的,揉入了不少满语,也简化了许多。

所以,这楚城的官话自然也是南京话,因为官员们都必须学官话的。

不然宣见到北京陛见皇帝,一口的粤语,你让皇帝情何以堪?

既然官员们用南京话,一些迁过来的有钱人平日里免不了办手续,自然也都使用的南京话。

就这样层级传染,你可以看到一些四川人也开始学着在公众场合说南京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