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1页

这也是崇祯一直教导朱慈烺的。

一个能力再强的人,没有责任心,也会把局面搞得大乱。

而一个各方面能力不太出众的人,但通过后天一步步踏实学习,且有责任心,做事有分寸,这个人就能稳住局面。

其实从朱慈烺身上的一些特质,也看得出崇祯对未来的战略调整。

二十年前的大明朝,是一条破船,有破釜沉舟,再造乾坤的底气。

做错了好调头,因为产业结构单一,试错成本低。

二十年后的大明,已经多元化发展,无数人开始往好日子上走。

国家的每一条改革,都切实地与大多数民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了,是立刻就会被影响到的。

所以,现在的改革,其实是在大盘稳定的情况下,做调整和改制。

而崇祯在朱慈烺身上花的更多的心思,是希望他做事沉稳,有担当。

朱慈烺上了火车,与大家挥了挥手,离开了北京,离开了他待了二十一年的地方。

太子被废当然是大事。

太子是未来储君,许多人会提前就开始为自己的未来铺路。

自古以来,太子身边都会有形无形围绕着一些大臣。

太子的存在,也形成了朝堂之上的另一股势力。

而且这股势力和宰相、军政的势力属性不一样。

宰相是外臣,有朝一日会退休的。

宰相下野之后,也就树倒猢狲散了。

大家聚集到宰相这里,心里也明白,宰相只能提拔自己一时。

说不定下一任宰相上任后,自己就被贬了。

军政也是如此,都是外臣,有任职期限。

但是太子不同,太子是未来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