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9页

以目前大明朝国民的收入,许多人都买不起。

但有一部分人肯定买得起。

甚至有不少人可以全款买。

只不过,普通老百姓买不起而已。

那么问题又来了。

普通老百姓买不起房,只有有钱人买得起,这不是与张凡搞民生建设相悖了吗?

这里要搞清楚一个经济学规律。

任何一件新的商品问世之初,都是给小部分人用的。

为什么?

因为产能和技术水平决定的呀!

产能决定了商品的数量和边际成本,技术水平决定了商品的单价成本。

举个例子,就算你最开始亏本补贴将房子卖得非常便宜,绝大多数人都买得起,但还是只有少部分人能买。

因为新建的房子数量就这么多一点点。

所以这不是意识形态问题,是经济学问题,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当保守派们在哭天喊地、担心天崩地裂的时候,皇帝心里已经乐开了花。

新城新政算是往前踏出了稳定的一步。

这是要做城市化的一次小小尝试,这也是一种朝廷新的收入方式。

同时,这也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一种模式。

这里面是多方收益的,主要还造就了许多就业岗位。

不过,这种模式要控制好,要不然会有巨大的风险,出现泡沫。

好在张凡现在面临的局面相当于零基础,零基础就可以控制好节奏。

不急,新城新政的建设不能急,一急就容易出现疯狂建楼,却没人买得起的现象。

二月初二的一大早,内阁就召开了廷议,所有部院大臣全部参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