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1页

中间隔了一段时间,这样外界才能一目了然清楚,赏与罚是分开的。

那么,接下来就很考验一个帝王御下的手段了。

果然,两天后,锦衣卫传回来的消息是,已经有不少官员在议论这件事。

这个时候,王在晋就有些尴尬了。

你说到底查不查呢?

查吧,明摆着就是给皇帝挖坑,给自己作死。

不查吧,就会有人说你大明国土管理部不作为。

而且这件事必然还会往更严重的地步去演变。

舆论要是一起来,就很难压下去了,除非采取必要的措施,给公众一个交代。

而这一次,想要再想上一次那样糊弄过去,肯定不可能了,因为朝中明显就有人专门盯着这事,而且证人都被准备好了。

又过了几日,就有不少大臣开始直接奏疏议论此事。

不是弹劾,只是议论,建议皇帝尽快表态查办。

这其中的官员,不仅仅是保守派,还有新政派。

因为郑芝龙是触犯了新法,是损害了新政派的利益。

如果不查办,新政派则会被保守派喷以权谋私。

以韩爌为首的保守派,在这件事上,已经开始磨刀霍霍,准备借着此事,来狠狠打击新政派的气焰了。

还有不少官员请求面见皇帝。

但是,皇帝却以身体不适为由,谁都不见。

摆明了就是要在这场风波中,先拖下去。

其实,崇祯现在在思考另外一个问题。

什么问题?

赵海彦这件事表明权力中枢有管理漏洞。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有人打乱了皇帝的节奏。

而且这个是一个侍郎官。

按理说,现在侍郎以上的官员,都应该清楚什么叫政治正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