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0页

例如正德年间,遵化每年炼出12000斤钢,到了崇祯年间,每年可以炼出25000斤钢了。

这只是遵化。

明末东南一带,仅仅苏州府,私人炼钢坊就有数十家,两广也颇具规模。

没有人统计过这些钢材的总量,张凡预估,至少也有七八十万斤。

张凡到了炼钢坊,看见那里摆放着大堆大堆钢材,它们的质地都非常好。

毕竟用焦炭炼出来的钢,质地肯定好。

为什么?

焦炭燃烧后温度稳定啊。

焦炭是如何制作出来的?

烟煤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到950-1050度,经过干燥、热解、熔融、粘结、固化、收缩等阶段最终制成焦炭,这一过程叫高温炼焦。

大明是掌握了这个技术的。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要大加钢铁的炼制,则必须增加煤矿的开采。

大明哪里的煤矿最多?

大概21世纪的正常人都知道哪里煤矿最多。

所以,还是要修水泥路,从顺天府修到山西。

如果要修水泥路,就又有大量银钞流入民间,进一步造成通胀。

现在还是良性的通胀,如果修太多,放水到民间太多,可能就会爆发恶性通胀。

所以,要加快速度从外部运送粮食和商品。

所以,就要加快钢铁的炼制,准备好火炮,准备开海!

所以,其实战争和经济的发展,是一体的,不可分割的。

当然,顺天府的煤矿量肯定够这里烧个一段时间,只是为了以后,肯定要打通从山西过来的交通的。

一想到这里,张凡心头那压力,比泰山还大。

大明朝的改革已经进入到过渡阶段,新的货币发放相当于给经济开了一条口子,必须要用源源不断的商品去填补。

这架马车开了,就没有回头路了,因为这关系到2亿人的生计!

所以,谁敢阻拦,就杀谁,死再多人也得让他们去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