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2页

那些大臣以为皇帝是拍脑袋办事。

怎么可能。

徐霞客现在就在北京大学做地理教授,任职国土局副御史使,而且每年都会出游,一切都是朝廷公费。

商业时代已经快要来了,工业革命的基础就是钢铁冶炼。

朝廷如果不将核心资源掌握在自己手中,皇帝如何在确保国家稳定的情况下发动工业革命?

大明朝的国情,与基佬国的国情是不同的。

阶层属性都不一样。

韩爌答道:“臣以为,此事执行之关键,还是没收民间私财而引发动乱,朝廷可出台政策,从私人手中逐步购买回来,不一定用钱财购买,例如朝廷对民间招商的名额、茶引、盐引,都可以与民间互换。”

崇祯笑了笑,韩爌不愧是保守派的大佬,做事的风格就是喜欢循序渐进。

如今这大明朝的朝堂上,保守派,已经不是之前的反对改革者了。

皇帝为了改革,都杀了那么多人了,谁还会头铁反对呢?

所谓的保守派,是指温和的改革者。

例如韩爌,他认为改革没问题,得徐徐图之,得用最温和的办法一步步来。

一边的孙承宗立刻就接过了话题:“臣倒是认为,此事不能缓,天下之山川河流,乃是陛下之天下,未经朝廷允许,私占矿山,于情于理,皆有偏颇,且迟则生变,眼下多处急需钢铁,徐徐图之,并非不能解决问题。”

第720章 你们就在这里跪到死为止

孙承宗的观点和韩爌截然不同,这也反应了大明朝朝堂上如今两派政见的向左。

一派自诩温和,徐徐图之。

一派自诩积极,大刀阔斧。

孙承宗原本是沉稳之人,现在却被保守派骂做激进者。

韩爌原本是脾气刚硬之人,现在却被改制派骂做守旧者。

其实,他们的观点背后,都是立场问题。

军委会是有军事任务的,需要大量的铁矿资源和预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