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3页

一是济尔哈朗对皇太极是忠心不二的。

二是济尔哈朗本身的军事才能是极其出众的,只是明军不是有新式火器就是不按常理出牌。

济尔哈朗原本制定的战术是什么呢?

围城!

没错,就是切断元上都城与北府城的联系,然后用大军将北府城团团围住,围得水泄不通。

当然,在围城之前,先逐个剪除北府城三面的城寨。

但现在看来,明军已经有了准备了。

至少北府城之外100里,有明军精锐骑兵出现。

这样变数就很大了。

所以,战术层面要做微调。

大的方向不变,依然是对北府城进行围攻。

但是,要有对北府之外的明军的掣肘。

很快,众人便在会议上争论起来。

有人说坚持全军围困北府。

有人说分兵两路,一路攻打北府,一路南下围困元上都城,并且对南边的明军形成牵制,减少攻打北府时产生的不必要麻烦。

经过众人一番商议之后,最终结果是什么呢?

济尔哈朗拍板了:围城打援!分兵补粮!

从这个决定就可以看出,济尔哈朗绝对算得上是顶级的军事统帅。

早在御林卫五万大军北上之前,崇祯就做了几个战术的推演。

其中一环叫分兵之策。

何为分兵之策?

纵观草原战局,皇太极有10万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