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2页

现在北京城在扩建,人口数量在增加,废除贱籍后的许多无田无钱的人,为了讨生活去北京城干苦力,帮人搬货。

消费的需求也在增加,需要的粮食和货品自然也就不断增加。

这原本是好事,可在崇祯看来,这却并不是一件好事。

为什么这么说?

京杭大运河是贯穿南北的一条大河流,在历史上,属于明清漕运重中之重。

仅仅大明朝,在京杭大运河上就安排了漕运人手12万,专门运输官府所需物资。

而京杭大运河可以说是大明朝的命脉所在,一旦大运河的漕运受损,顺天府会有灭顶之灾。

例如这一次的南直隶动乱,就有不少人担心顺天府的粮价就暴涨。

所以说,这并不是好事。

帝国的首都,对东南的依赖太重,相当于国家的许多战略资源掌握在东南一带,这特么有紧急战事,要调度效率就会非常慢。

风险自然就大了。

好在这一次南直隶暴乱,顺天府粮价并没有暴涨。

为什么?

因为北直隶的新农政收获颇丰,山东省的粮食产量也涨了,北方对东南的依赖相对减弱,再行政效率的提升,湖广的效率源源不断北上。

第619章 清江督造船厂

从南方调度粮食,是无法避免的,哪怕是以后,也必然如此。

这不是人为能够改变的局面,南方一年两熟,广东一带一年三熟,这都是自然的馈赠。

除非将辽东打下来,然后大力开发北大荒。

但那时需要时间的。

崇祯并不反对从南方调度粮食,但必须放置严重依赖一方的局面。

大明朝的交通运输便是过于依赖大运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