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2页

有人狂喜,有人也开心。

例如刚刚从南京城某个臭水沟角落爬出来没几天的温体仁,终于不用再和乞丐一起抢残羹剩饭了。

终于又可以洗的干干净净,名正言顺去找小红、小兰们畅聊人生了。

当然,咱们的温部长现在肩头的任务又重起来了。

儒生!

处置那里儒生的重任,全部都交到了温体仁手中。

这件事可以说相当棘手,因为仅仅在此次事件中,死掉的儒生人数就高达一万多人。

而且牵扯到国子监和复社,以及东林书院。

这都是一群极其难缠的群体。

也只有温体仁这种极度不要脸的小人能够胜任这件事了。

而且他是礼部尚书,读书人的事本身就在他的管辖范围。

在五月二十一日这一天,国子监被封。

南京城有三万儒生被责令调遣到大同镇,由大同镇出关,进入草原。

也是在这一天,前国子监祭酒文安之抵达南京,人心大动。

原本有无数儒生准备去国子监门口痛苦哀嚎,被勒令解散,一律不准再聚集。

也正是在文安之的劝说下,才有不少儒生情绪稳定下来。

文安之毕竟是国子监祭酒,他在儒生当中的威望是非常高的。

不过,现在的文安之已经不是国子监。

他有另外一个职务,就叫做礼部侍郎。

没错,他升官了。

不过这个礼部侍郎并没有礼部侍郎的实权,而是空有的头衔。

他的具体职位是北庭都护府文宣司御司使,专门负责草原教育的。

言简意赅就是给草原蒙古各部宣传儒学圣道,传播礼义廉耻、和谐、谦让等等价值观。

这是早在去年崇祯在大同镇平乱的时候,就计划好的,只不过那个时候还没有合适的人选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