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5页

不过呢,崇祯二年,他和黄宗羲被张凡召入北京的北京大学。

读了张凡的《国富论》、《矛盾说》、《阶级论》之后,已经是皇帝的小迷弟了。

顾炎武出列道:“回禀陛下,微臣以为,此事当严办。”

“哦?”崇祯不动声色问道,“你且细细说来。”

“陛下在《阶级论》中说过,老百姓有自由说话的权力,但是自由并非随心所欲,而是可据可循的自由。”

“自由不是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我不想做什么,就不做什么。”

“自由的说话,有据可循,有理可依,而不是胡编乱造。”

“陛下的《国富论》中也阐述了一点:信息失真。”

“世界上十有八九的问题,来源于信息失真,即刘宏根本不知道他口中所言的奸臣到底做了什么。”

“北京大学的校训:实事求是,实践出真理。”

“臣以为,刘宏案最大的问题便在于此,刘宏之言论,乃毫无根据的妄言,并非韩大人所说的威武不能屈。”

“威武不能屈固然值得尊重,可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

“说得好!”崇祯差点就忍不住鼓掌了,他很高兴,心里是真的很高兴。

顾炎武是读自己写的那些书读的最认真的人之一。

一个古代读圣贤书的人,现在能在朝堂上说出这番话来,说明顾炎武是真的在仔仔细细研究自己的书。

这就是一种实事求是的精神,是什么就是什么,不像某些满脑子鸡血的儒生,一言不合就用道德开始指责别人,沉迷在自我的感动中不可自拔。

崇祯扫视了一转所有人,目光落在何如宠和韩爌身上,道:“韩爌,朕这里有一封检举信,说你韩爌贪污军饷,勾结建奴。”

韩爌微微一怔,连忙跪在地上,把头埋下来:“陛下,臣冤枉,臣万万不敢!”

其他人都交头接耳起来,觉得这事绝不可能发生,韩爌怎么会勾结建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