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页

崇祯道:“前线军事紧急,必付出一切代价守住广宁!”

孙承宗调集御林卫也是有原因的,一是御林卫人数最多,二是因为孙传庭打仗非常稳,张之极性格太急招,卢象升的风格是那种硬冲型的。

现在辽东需要的是稳,而不是正面硬刚。

孙承宗道:“陛下,有一个坏消息。”

“但说无妨。”

“辽阳失守了,据前线传来的消息,毛文龙正在全面退回皮岛。”

辽阳失守这个消息还是给朝堂的诸位大臣一些打击的,原本都打算大力往皮岛运输军队和粮食,来做辽阳的后背支援的。

不过,就辽阳这件事,本身军方里面已经分出了两派。

一派是全力支持辽阳,一派是放弃辽阳。

支持的原因就是辽阳乃是辽东腹地,广宁现在正在扼守,一旦辽阳也守住,就相当于将建奴彻底逼在了辽东北边了,辽南的广袤肥沃土地一旦落入明军手中,就可以建立根据地。

而建奴失去了辽南的沃土,粮食危机将会进一步加深。

放弃的原因是辽阳位于辽东腹地,从锦州出兵到辽阳路途遥远,随时可能被建奴截胡。

如果运输军队和粮草去皮岛,进而支援辽阳,依然是路途遥远,后方调度困难,且毛文龙是一个不听调令的总兵,若是贸然往那里塞军队和粮草,有养军阀的危险。

当然,关于这件事,朝堂上的大臣们也争论不休。

而孙承宗则直接做了决策,不支援辽阳。

结果现在失守了,一大堆的言官开始加班熬夜写弹劾的奏疏。

新账旧账一起算,把孙承宗骂成国贼、汉奸!

有人甚至说,一旦支援辽阳,辽阳守住,辽东一年之内可以全部收复。

其他的大臣们也开始骂孙承宗,说他擅权误国,辽阳丢失是他一手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