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页

“每一个里(一百一十户人家)设置完农政指挥中心后,每个月必须巡视农田,做详细汇报,不断总结,从总结中做改进,不断提升农业产量,这是重点考核指标。”

“每一个季度,农政指挥中心的这个人必须去州府进行汇报,每半年,州府的通判必须入京进行一次通报。”

第二个重点就是有效的组织学习和核查,利用徐光启、宋应星提出来的新农学,来提高生产。

第三个重点是什么?

“许多老百姓是不识字的,每一个里甲的里正(村长)必须安排时间出来,教老百姓识最基础的字,识字这件事,朝廷也要定期做检查,巡抚要定期下去访问。”

第三个重点显然是要提升农民的学习基础。

大臣们记得飞快,一边还有专门的人做记录。

皇帝说的非常多,语速不快不慢。

倒是让大臣们震惊皇帝的吏治能力居然这么强!

之前他们心里都还不服气,觉得这个小屁孩管的太多,什么也不懂,整天就知道杀杀杀,现在看来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皇帝的脑子转起来,一般人根本就跟不上。

他才十九岁啊,怎么做到的?

眼看着快要二月了,南方有些地方的气温已经开始回暖,回暖就意味着很快就会开始春耕。

这一套农政的组织架构是必须立刻推行下去的。

不过北方大地基本上还是被冰雪覆盖的。

施凤来和尹伸来的奏疏,陕西已经在组织温棚种植,不过效果不是很理想,陕西太干了,去年一年没下几场雨。

就因为这件事,钦天监的那几个老头子还嚼了几句舌头,不过事情没有闹大。

可想而知,崇祯二年,陕西的情况可能依然会严峻。

好在土豆、红薯已经这两种食物可以在干旱的地带生长,至少现在陕西大地的官员都带着一批老百姓在大片种植温棚里的红薯和土豆。

当然,崇祯提了一些自己的大的观点和方向,其他的就交给大臣们来讨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