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3 章 得到阳城

燕绥强行按下心中的激动,心中的烦闷一扫而空:就算曹操招兵买马、进程迅速又如何?一谋可是顶三将啊!

念及史上荀彧、郭嘉诸人对袁绍的批判——“绍貌外宽而内忌,任人而疑其心”,燕绥只能努力将一腔好奇心埋了,告诫自己要暗中观察,不能随意派人调查郭账房的家眷,免得弄巧成拙,两人离心。

不过敏感的郭嘉还是一眼看出,庄主兴致极为高昂,不但每天多吃一碗饭,每晚居然还拉着他多学一首诗了。

积极得都不像庄主了。

一如既往地将庄主练的字收在匣子里,郭嘉若有所思:“最近练字也是进步神速,到底是受什么刺激了?”

而练字所书也并非以往描摹的诗句,而是总结陶瓷、采煤、机械等应用的法子。

这般珍贵的东西,燕绥却轻易给了出来,还道:“若先生觉得有趣,携文若试做一下也无妨,说不定有意外之喜呢。”

郭嘉另摊笔墨,重新将燕绥所写内容默写了出来,一边写一边细细思量:“这些匠术,纵使志才看了,也会大为诧异吧。”

他笔走龙蛇,落笔正是:

“用石灰、三和土筑,不使有丝毫隙拆。干燥之后以牛油、黄蜡附其上数寸……”

无人能认出来,此乃一千五百年后,明代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节选。

今年天公作美,抢收的时候没有狂风暴雨,所有的麦子都顺顺利利地收进了谷场。接下来,便是官府派人下乡收赋税了。

燕绥与荀彧及账房先生相商:“自从董卓上位,税赋又加重了一层。百姓若是交了这些税赋,怕是连开春的种子都没有了,这样竭泽而渔的法子断不可取。”

“虽说如此,现在还不到明面上与董卓作对的时候。”荀彧很理智地道:“阳城距离洛阳太近了,董卓若是派铁骑来攻,不过半天数千铁骑便至。”

此时曹操已借三公的名义发檄文讨伐董卓,得到的响应不胜其数,但诸侯皆未发兵。董卓没有掣肘,短途攻打毫无顾忌,反正骑兵离洛阳不远,随时都可以回援。

燕绥也明白这个道理,长长叹了口气:“但让绥逼迫百姓走投无路,实在是做不到啊。”

郭嘉笑道:“君岂不知阳奉阴违之理?虽然朝廷让督邮来督查粮草,但并非没有破解之法。”

燕绥立即伸了耳朵过去:“愿闻其详。”

郭嘉低语一番:“如此这般……不但在阳城收拢人心,润泽百姓,还能除去政敌。”

听完郭嘉所说,燕绥眼前一亮:“不愧是先生,此乃一箭双雕之计,我立即让人安排下去。”

荀彧也没有异议,凭借荀氏强大的关系网,他已经探听到新上任的县令乃是酒囊饭袋,在青州时还强抢民女、让手下劫掠行商,郭嘉借刀杀人除去也罢。

说完正事儿,燕绥难掩期待道:“说起来,听闻先生的好友戏志才到了。”

戏志才,可是个笼

着层层面纱的神秘人,出身和前半生的职业都不详,甚至表字都不为人知。许是因为英年早逝,不论是正史还是野史,都只有寥寥几笔记载。

但从曹操对其的高度评价——“自志才亡后,莫可与计事者”,可见其才能不凡。在现代网文界,甚至还流传着“志才不死,郭嘉不出”的夸张说法。

郭嘉浅笑:“正要为庄主引荐呢。”

傍晚时分,果然同荀彧引着一年轻人前来。

只见他身长八尺有余,双目炯炯有神。一身古铜色的皮肤,着褐色短打,袖口挽起,露出的手臂肌肉虬结,男人味儿十足。

这是一身和文人完全不同的打扮,反而像是个准备上工的打铁匠。

戏志才行事洒脱,朝燕绥一拱手:“鄙人戏志才,颍川木匠,暂无表字,有幸拜见庄主。”

燕绥清秀的脸上浮现出一丝讶然:木匠?

荀彧笑道:“这方圆百里,志才若称第一,不敢有人称第一,木工如此,文采亦如此。”

显然两人是认识的,荀彧这是担忧自己看轻了戏志才,所以在铺垫呢。

燕绥手指微动,荀彧、郭账房和戏志才,居然能有这么巧合的事情,郭账房倒是起了一个平平无奇的好名字——郭三郎。

一个博古通今,文采飞扬的人,岂会名字随意,还没有表字?

燕绥面上神情倒是不显,若真是郭嘉,隐姓埋名又不甘于寂寞完全说得通了。

她大步向前,热情地和戏志才互通了姓名:“不才燕绥,表字行云,志才兄大驾光临,让寒舍蓬荜生辉啊。”

郭嘉在旁开玩笑道:“我们庄子里人手短缺,这正好来了干活的。”

燕绥一笑:“不论是什么职位的工作,只要戏先生喜欢就好。”

戏志才朗声笑道:“庄主谬赞了,志才只是一木匠,自然还是从木工的活儿做起。”

仿佛没听出戏志才的试探之意,燕绥欢喜地上前握住了戏志才的手。这手上有老茧,显然是常年做工,燕绥情真意切道:

“木工活儿好啊!正好我在为来年的春耕烦恼,志才来得正是时候,庄子明年的收成都要指望你了。”

荀彧:……不会真的让戏志才做木工活吧?

郭嘉:……他只是想快速和戏志才证明下庄主不会以出身取人,怎么庄主一副对木工兴趣颇浓的样子?

戏志才虽一头雾水,倒也不慌不忙,大大方方问:“庄主何出此言啊?”

戏志才的到来解了田庄木工短缺的燃眉之急,和一等一的聪明人说话,燕绥也不拐弯抹角,邀请戏志才坐下,拱手道:

“如今耕种用的皆是长直辕犁,回转困难,耕地费力。我欲召集木工改进辕犁,使曲辕犁问世,助力来年的春耕,还请您助我一臂之力。”

“曲辕犁?”饶是博闻强识的三人,也是第一次听到这个词。

顾名思义,戏志才猜出来了其中的不同,见燕绥似乎成竹于胸,便问:“庄主莫

非已有了改良耕梨的图纸,可否一观?”

“倒是有缩小版,但寻常工匠并无把握改良,因此耽搁了些许时日。”燕绥弯了弯好看的唇角,也不卖关子,直接从袖子里掏出来了一个精巧的农具。

这曲辕犁模型不过手掌大小,做得惟妙惟肖,是燕绥刚刚从系统中用1500积分兑换的,比图纸要立体直观许多。

想必以戏志才的眼光,只肖看一眼,就明了曲辕犁这样的农具问世有多大的意义。涉及重大民生,燕绥便可顺水推舟将其留下。若其品行正直,体恤百姓,必不会轻易推拒。

上次劝说荀彧不成,最后还是郭嘉出马将人留下。尤其是费了口舌之后,矜持的贵公子依旧淡淡地一拱手,坚持离开,可给燕绥造成了不小的心理阴影。

因此暂不谈天下大事,亦不聊诸侯对局董卓一事。

果然,看到精巧的模型后戏志才眼前一亮。他若有所思道:“这是把直辕和长辕分别改为曲辕和短辕,再在辕头安装了转动的犁盘?”

燕绥颔首:“没错,这里还加一个犁评、犁箭,使得推进犁评犁箭向下,犁铧入土更深。”

见郭嘉和荀彧一脸茫然,戏志才解释道:“这样的改进不仅使犁架变小变轻,而且便于调头和转弯,若是得以推广,日后可以惠及万民啊。”

不通农具的荀彧和郭嘉对视一眼:“没想到这曲辕犁有这等大用。”

不愧是戏志才,燕绥笑道:“所以请志才先生帮忙,改良县里耕犁。”

曲辕犁啊,可是中国古代耕用铁农具成熟定型的重要标志,当年历史课重点背诵过的,她可是记忆犹新。

以其为切入点让自称木匠的戏志才融入田庄,再合适不过。

戏志才忍不住确认:“县里?”

燕绥爽朗笑道:“想必以志才的聪明才智已经看出来了,曲辕犁农耕效率能提高一倍不止。我既然为阳城县丞,又岂能藏私?县里的辕犁也一并改了才是。来年春天百姓来借用,自然能感受到其中的妙处。”

官府有耕牛和辕犁,供百姓花钱借用。等各乡镇借用完毕,不需要她号召,全县有辕犁的人家都会主动找上门修改。

这等利民的大事,怎能推拒?

何况戏志才出身寒微,最是知道耕种的辛苦。

他佩服地拱手,朗声道:“庄主大公无私,让人钦佩。志才不才,愿助您一臂之力。”

燕绥喜滋滋看着这位历史上布满神秘面纱的一流谋士,其答应在田庄做工真是个好兆头:“如此,这曲辕犁模型就交给志才研究了。需要什么和管事说便是,我让众人全力配合你。”

戏志才是个痛快人:“不敢当,志才一定不负庄主所托。”

燕绥有心继续拉拢,拉着戏志才道:“自古鲜花配美人,宝剑赠勇士。我这有一套用具赠与志才,还请不要嫌弃。”

闻言郭嘉眼前一亮,用手肘捅了捅荀彧:“熟悉的环节来了。”

荀彧低声道:“做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