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8页

最重要的是会开洋船的技术员,国内会这个技术的都是公家培养出来的人,像他们这些私人的,要是想买船的话,那必须要养上一个技术员,那才是最头疼的地方。

他们做为商人,自然要考虑自己的利益,且不说养一个技术员有多烧钱,最重要的是那些外国人架子大的很,他们说要修船,那就必须要花费修,因为他们啥都不懂啊。

最气人的是,那些外国人不愿意把技术交给他们的人,所以,他们的立场就很被动,只能听之任之了。

这并不是他们胡诌诌,而是这样的事情,早在很多年前就真实的发生过,明明是家底富裕的商户,就因为购买了洋船后,还没运输几趟物资,反而全部的家当搭在了洋船的维修上了。

让原本好好的殷实人家,就这么被一艘洋船给耗空了家底。

他们是商人,自然想多赚一些钱,走海路运输是最省事的办法,可偏偏让人无奈的是,他们用不上洋船。

那样的事情,让后人吸取了教训,如果没有掌握到技术,那么买再多的洋船也是白搭,因为一切都是洋人说了算。

有了那样的例子,哪怕他们这些靠着海运生存的人,也不敢再打洋船的主意了。

所以目前为止,他们都是搭的公家船这条路子,其次就是他们私人的制造的传统木船了,但那个性能根本没法跟洋船相比,以致于运输力大大的打了折扣。

这也是困扰了他们这些商户很多年的问题,如今猛然听到他们华人竟然自己造出了洋船,这让他们怎么还坐得住啊。

如果是他们同胞造出了洋船,那是不是就意味着掌握了核心技术了?他们不用看洋人脸色行事,也不用多花冤枉钱买船了?

于是,他们几人就立马找上来了。

“慕教授,我们的情况就是这样了,所以我们才急忙忙找来,想要向你们确认下,如果我们购买了客船,这相关的技术有保障吗?”

这么一番听下来,慕伊人总算弄明白了香江的情况,只是没想到实际的情况,比她所想象的要严峻多了。

在此之前,她也猜想到如今的局势比较尴尬,特别是工业技术这块,一方面国人想要进步,想要发展,但另一面因为没有核心的技术及专业人才,想要发展就意味着要受到其他国家的钳制。

以致于就造成了这不前不后的矛盾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