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不禁苦笑,若是今日之前他怕是早已勃然大怒,但是现在,尤其是面对沈砚他却是已然没有了发怒的底气——但凡任何一个帝皇看到自己的治下狼烟四起、百姓流离恐怕心底都不会好受——李隆基不否认,如果再过二十年他说不定真的会甩手不管、沉迷歌舞、荒废朝政,但是现如今,他却不能装作不知道。

毕竟二十年后,冲突爆发时他已经老了,到时候平定天下的事情合该由他的子孙后辈来做,他也该享清福了。可如今,他正值壮年,他仍想再努力一把,他想试试秦始皇那般的威严,他想尝尝汉武帝威镇寰宇的气派,他想超越太宗皇帝成就前无古人的伟业!可是现实告诉他,如果他现在再不做出改变,这一切就都是痴人说梦,他不仅不能名垂千古,甚至可能遗臭万年。

这对年轻气盛的李隆基而言是决然无法忍受的折磨,亦是对他一直以来的自信的重重一击——他所认为的伟业不过是夜郎自大,他所认为的功绩不过是镜花水月,他所认为的盛世不过是空中楼阁——这一切不过是他认为。这份打击简直击垮了李隆基的自信心,让他开始怀疑自己一直以来的盛名是否真的名副其实、他的骄傲是否真的不堪一击?

这一切暂时没有答案,但就算没有答案,他也已没有了在沈砚面前摆谱的底气,因为他知道他面前的这个人,或者说是仙人,是真正心怀天下苍生的圣贤,是他成就伟业的根基,是改变这一切的唯一的机会。

沈砚并不知道自己仅仅一场戏就已经刷爆了李隆基的信任值,事实上他根本没有想过一次取信李隆基,他原打算靠这一出先发制人震懵李隆基,借此攫取主动权,然后忽悠李隆基勤政爱民,同时拔高李承恩在李隆基心中的重要性,之后再借助天策府的势力继续谋划……

总而言之,这会是一个漫长而又艰难地过程,毕竟人心险恶,何况帝皇乎?——至少在沈砚心中是这么认为的。

但是此时的沈砚还不知道,这世上还有一个词叫作——人心不古。换言之,古人有时候,真的很好骗,尤其是李隆基这种喜欢掏心掏肺的傻孩子。

虽然现实与计划出现了一定的偏差,但是那对于当下的局势并没有太大的影响,所以沈砚依旧在按部就班地沉浸在自己的剧本之中——“陛下欲何为?”

李隆基沉默了片刻,随即退后一步,俯身拜礼:“请仙长教我!”

沈砚瞬间横退半步,并未受李隆基全礼,但他也并未阻止李隆基行礼,只道:“陛下此志,堪磨几时?”

李隆基哑然,他并不是一个为了理想可以牺牲一切的人,但……“百年不改,至死不悔!”李唐天下只能在他手中盛极!他不喜一生负重而行,却更不愿老来被人追着屁股撵着跑!他宁愿如今辛苦一点,日后在梨园安心听曲,也不愿如今松懈,日后却只得如丧家之犬一般惶惶不可终日!

沈砚仔细地审视过李隆基的神色,看他不似说谎这才缓缓收回了目光,他虽不知李隆基这份壮志豪情能持续多久,但是只要他雄心未泯,那便足矣!“既然如此——请陛下斧正。”说话间,沈砚自衣袖之中取出一本书册递给李隆基,只见,书页上书五字——《科学发展观》!

李承恩束手恭立,眼观鼻鼻观心,权当自己是一个木头人,李隆基则早已沉浸在书本的世界之中,而沈砚则是检视起自己的系统——他倒没有打算继续发围脖,毕竟两个世界的时间流速差异太大,他发得太频繁也有些不太合适,更何况今天的这些内容实在是有些不好过审,虽然系统肯定没有审核这回事,但是他是奉公守法的好公民,自然要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所以他现在在忙的并不是整理素材,而是在继续修订李隆基手中的那本书——虽然书上写着科学发展观五字,但究其本质却是一锅大杂烩,治国理念、强军手段、发展战略、经济方针乃至创新技术、文化布局其上皆有涉猎。虽然有系统的辅助,已然使这本“书”足够精简、足够包罗万象,但毕竟时间紧迫,沈砚也无法保证自己的选择就一定没有问题。所以这一路走来,沈砚边走边改,夜以继日——他的脸色可不全是特效的功劳,他那是累得啊!

值得李隆基开始翻阅此书,沈砚也利用系统随之同时进行了最后的修订——稳一点总没错,先进的不一定是最好的,还是合适的最好,有些不合时宜的政策还是再过段时间看情况推行的好。不过看这李隆基的态度倒也算诚恳,有些建议或许可以更露骨、更有个人意向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