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砚久久不语,李承恩也似乎并没有一定要得到答案的意思,二人静默对立了片刻,李承恩便默默执礼,转身推门欲走。

望着他龙行虎步离去的背影,沈砚忽而想起了当初那句让众多玩家哭干了眼泪的诗——“尽诛宵小天策义,长/枪独守大唐魂”三千英魂尽付黄土,沈砚不知道那是一种怎样壮烈的场面,他生在和平年代从未见过真正的生离死别亦难以真正理解他们的家国大义,但至少有一件事他能够肯定,比起看着活生生的人毫无生气地跌落尘土之中,他更希望看到的是李临霜活蹦乱跳地撵着陆千明到处乱跑。

“国之将乱,必有妖人。”沈砚垂眸沉声望着桌上空着的陶碗似在出神:“但还有一句话,乱世出英杰,李府主,您觉得您是那英杰吗?”

“若是那所谓的英雄之名需要用我大唐百姓的性命来换,那李某只愿一身汲汲无名!”李承恩顿步转身,毫不犹豫地回答道。

“众与君同?”沈砚抬眸。

李承恩瞬间哑然,别说所有人都和他一样忠君爱国了,这朝上泱泱众臣,便是想在找出一个如他一般想法的人只怕都难。毕竟身在高位,谁能没个牵挂、没点欲/望,就连他真正到了生死存亡之刻,他也不敢保证他会不畏战、不退缩——他也不想天策百年英名毁在他的手上。

沈砚一边审视着李承恩的神色,一边用一种极为缓慢的语速平铺直述道:“我知后事,然稍有变动则天机紊乱再不可测,救世、祸事皆在两可之间,你欲如何?我待如何?”

李承恩心神剧震,他不过是出于谨慎才会来敲打一番沈砚,却不曾想竟然引出这么一番交谈。沈砚的暗示已经再明显不过,他会降世自然是因为大唐有乱象将现,虽说如今盛世太平到处皆是歌舞升平,朝中亦是处处歌功颂德,但是李承恩也看得明白,历经周武一朝政令、吏治皆有诸多弊病,如今苛政新改尚且不显,待时日渐久,自有弊病滋生。所以对于沈砚的“危言耸听”李承恩不仅不以为忤,甚至颇以为然。

但沈砚最后的诘问却也令他乱了心神,他当如何?若只问他个人,他自然会毫不犹豫地回答为国效死、为民舍生,便是带上他麾下的众多天策将士他亦是这般回答。毕竟不忍归不忍,但保家卫国本就是军人的天职,从他们加入天策府的那一刻起便已经做好了战死沙场的准备,他们惜命但绝不畏死。

可是当这个问题不仅仅关乎他、关乎天策,更是关乎整个大唐国运之时,李承恩也毫无头绪——他若是现在离开只当一切没有发生过,他自然可以安享盛世,待乱世将启,他亦可披坚执锐、马踏疆场,最后问心无愧地战死沙场或者功成名就。可他如果知道了未来,他可能为大唐消除隐患,令盛世长平,也可能亲手将大唐推进更深的深渊。

李承恩思考良久,终是长长地出了一口气,语气复杂地感慨道:“怪不得真人您不愿去长安……这般情境,着实令人难以抉择。”

沈砚亦是无声地叹了一口气,谁说不是呢,有些时候知道的太多可不是一件什么好事,谁也不比谁高贵,他又哪里来的资格替旁人决定未来乃至生死呢?

“但……还请真人不吝赐教!”李承恩斩钉截铁地抱拳行礼道:“李某不敢妄论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对是错,但若是明明有机会却不去争取,李某会看不起自己的。”

沈砚被李承恩决然的选择吓了一跳,但他随即便明白了李承恩的想法:“尽人事,听天命吗?”沈砚的目光不由迷离了一瞬,他突然想起了之前网上流传的一个问题——如果世界末日将要来临你会做些什么?很多人笑着讨论是去周游世界、还是花光所有的钱,但,最后得出的最多的结果却是一切照常,该做什么便做什么,就算明天就是世界末日日子该过的还是一样得过,最多不过是第二天还能不能睁开眼睛的问题罢了。

再者,这世上祸福难料的事情还少吗?近代之时,那些活在封建势力与帝国/主义的双重压迫之下而奋起反抗的先辈们就真的预料到了自己胜利的那一刻吗?恐怕并不尽然吧。有些时候,一切的奋斗和努力为的并不是最后成功,而是最初的那一点希望。

“希望吗?”沈砚无声喃喃。当他再抬头望向李承恩时双眼中的懵懂、纯稚已尽数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与李承恩眼中颇为相似的坚毅:“既如此……您可敢随我入京面圣?”

“有何不敢?”

二人相视,一顿首,一切尽在不言中。

第8章 纯阳真仙 八

既然已有决断,李承恩与沈砚皆不是拖拉之人,当即敲定了西行的行程,但沈砚倒是无事一身轻随时可以动身,李承恩却是不然,身为天策府统领他本是无召不得入京。但近几年李隆基本就有复起天策府的迹象,与李承恩的关系自然也就亲近了些,再加上此次之事事关国运,事急从权,再在出发前命将士加急送去请见文书——虽说文书肯定比不得他到皇帝面前的速度快,但总也算没坏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