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孟喜:“……”是我低估你了,广告鬼才。

他的疯狂小广告无处不在到什么程度呢?就是汤团长他们住的招待所门口,都是万里厂的广告,更别说那些外商下榻的酒店宾馆餐厅……就是外商们统一乘坐的大巴车,前车靠背的套子上,都是多种语言的广告……只有别人想不到,没有他做不出来的!

本来,这个时代打广告还没那么疯狂,主管部门也完全没想到广告还能这么打,没说不给打,那就是能咯——这是侯烨的“理解”。

就是汤团长也啧啧称奇,“小卫,你这合作伙伴,很有商业头脑嘛。”

卫孟喜总体来说,是有点成年人的道德包袱的,总觉着有些牛皮,自己开玩笑可以,但当众吹不出去,随时想要维持一个理智清醒可信的成年人形象,但侯烨这厮不是啊,他就是一头小牛犊——潜规则,约定俗成这些东西对他来说,是没有任何约束力的。

“他啊,就是个小孩子。”卫孟喜有点拿不准汤团长是在说反话还是正话,毕竟侯烨这么一搞,可谓是出尽了风头,而且他搞得出其不意,不是提前广告,也不是白天广告,所有工作都是开始以后夜里搞定的,别的厂家想模仿都反应不过来!

等反应过来的时候,他已经把展馆附近任何一个能打广告的地方都占领了,严丝合缝,一点不剩。

于是,就有人找到汤团长,说这个方法看着不错,眼看着万里文具厂的订单越来越多,简直是爆炸式的增长,他们也想试试,反正都是石兰人,一个团里的,能不能让小老乡侯烨教教他们之类的。

汤团长作为一把手,一枝独秀固然好,但肯定更希望自己带领的团队能百花齐放,反正最后成交量是以省为单位计算的,石兰省作为内陆省份,已经连续很多年垫底了,要是能把总量提上去,他脸上也好看不是?

但他还是讲点体面的,只是旁敲侧击的提了一下,卫孟喜就全程装听不懂。

开玩笑,要是平时,这种好事大家是老乡,互相分着点也没啥,可在涉及这么大的经济利益面前,卫孟喜一点也不想“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