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页

万事俱备,进入十二月的第一天,风和日丽,别的生产队撒完麦种后清闲下来,双水村却热火朝天。上至五六十的老头老太,下至杜应全杜应华这样的半大小子,都集合到队上最大的秧田里。秧田面积约莫五六亩,先用牛犁一遍,把所有土块翻过来晒了几天,再用钉耙拍碎,再犁一遍,再晒,铺上一层牛粪,继续敲碎……什么叫精耕细作,杜淼淼算见识到了。

大哥和二哥手掌心磨起了蚕豆大的水泡,等牛粪晒干,又翻一遍的时候,水泡彻底破了。十二月中旬终于把烟籽撒上,浇过水后,上头再铺一层稻草,以防天冷冻坏烟苗。

所有人都松了口气,烟苗地成为全村重点保护对象,杜洪江每天要去看三四回。队上一半的地按时种了小麦,万一烤烟没成气候,全村人都得跟着饿肚子,压力之大,杜淼淼能感觉出来。

所以,她也一直没提搬出去的事,还是杜洪江有一天中午突然想起来,叫来几个壮劳力,当场开干。队上盖公房的土坯还剩不少,他打个条子借过来,在院墙左边,靠林家的位置垒出一个七八平方的小空间。

虽然面积挺小,但在杜家本来就很小的院里,这已经是最大限度的宠爱了。

土坯墙内里糊一圈报纸,老爷子还亲自给孙女打一张高高的四脚桌,再放两个草墩,也勉强算那么回事,至少有自己的私人空间了,只是……没门。

“爸爸,装一扇门吧。”

杜洪江摇头,坚持要让老太太用蛇皮口袋缝一块门帘。

杜淼淼一想到那种不管她在做什么谁都能掀帘进去的画面,满头黑线。但杜洪江在这事上无比坚持,无论她怎么撒娇(泼)也没用。

原来,永定公社解放前几年,有个地主家的小姐,不知道怎么回事被土匪给糟蹋了。老式小姐虽住的绣阁闺房,却没奴仆伺候,每天只饭点出门,其他时候门被从里闩上……直到半年后肚子大起来,家里人才知道。可惜那土匪早跑上山了,家里也怕丢人,不敢闹大,真是吃了天大的哑巴亏。

这事在永定公社可是大新闻,二三十年来都是有闺女之家挥之不去的阴影。所以本地有个不成文的习惯,未婚闺女要么跟女性长辈一个屋,独自个儿住的都不兴装门。

没门宝宝的忧伤,家里谁也理解不了,四个哥哥还羡慕她呢。

为了逗孙女开心,老爷子又请人来帮忙,给她打了一张新床。家里有了钱,又走了胡荣海的关系,没用票就买到几床新铺盖,又厚又暖和。牛明丽更喜欢来找她玩了,俩人脱了鞋窝床上,名为写作业,却行玩乐之实。到了饭点她也知道眉高眼低,抱着作业本就往家跑。

放完冬种假,第一学期终于走到了尾声,在一月份的最后一天,孩子们迎来期末考试。

“淼淼,考试怎么办?”

“就那样呗,老师会编排考号,咱们对号入座就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