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二章 恭顺帝改年号

家眷关乎军心。

普通的流民军们,没有上层人那么多政治顾虑,为了权利不在乎家眷。

家眷能影响他们的行动。

说不得金江军能威胁他们,靠着控制了家眷,招降许多的人。

但有些事哪怕危难近在眼前也急不得。

例如赶大车的时候。

驴子要是惊了,或者下坡失控,越是危急,越是要临危不乱,井然有序。

所以龙在前命令大军在此地休整一日,恢复军中的精力。

“下官既然为此地父母官,既要对得起新王的信任,也要对得起百姓,方不负所学。”

“说得好。”

龙在前赞扬道。

“如果大周的官都能像你一样,又如何会出现咱龙在前呢,谁不愿过太平的日子。”

新王是流民出身,低层的奋斗史。

本来出身低微,又是反抗大一统帝国,可谓是天下第一等难事,古往今来,几千年的时间长河,只有一个人做到了。

眼界,个性,思想,乃至外部压力,外部需求等等,避免不了很多的缺点。

但也无法掩盖他的优点。

新王的流民军,其余不提,从起事以来,就是所有的流民队伍中,军纪最好的一支。

无论当初是初次占领山西时。

哪怕他还是流动作战,没有积蓄治理地方,想到的方法,是把金银留到地方上,以金银拉拢地方,他则带着大军在外流动作战。

法子虽然失败,但新王的确在为民请命,立新天地,这句政治口号而努力。

所以当他去年占领河南时,不用再流动作战,立刻就开始治理河南。

“不催科”,“三年不征粮”是他向百姓们的承诺。

对于贫苦无地的贫民,他命官府为之提供耕牛、种子,还规定了保护耕牛的政策。

制定各种规矩。

“禁杀人,偿命;且约杀牛一只,赔马十匹。”

在荒地上,募民垦田。

直接占领周宗室、官僚地主以及无主荒地进行屯种,借以解决部分军需,免除或减轻老百姓的负担。

种种举措。

核心一点就是刮大户补百姓。

导致虽然有读书人出面为他做事,但更多的读书人在骂他。

“咱知道很多大户恨咱,如果你是那些普通官员,咱也不耐心跟你解释。”

一身杀伐之气的龙在前,眼睛里透出真诚。

对于能治理好地方的官员,龙在前是极为重视和礼遇的。

他知道自己的行为,会让自己的名声败坏,读书人么,话不都是他们说的。

不过他是无所谓的。

本来就只是为了老百姓。

否则也不会喊出为民请命,立新天地的口号。

至少。

现在的他,心底里仍然认为自己是老百姓,没有生出旁的想法。

“老百姓们要饿死了,大户们却不愿拿出粮食,虽然粮食的确是他们的,但是人都要饿死了。”

龙在前解释自己的行为。

“天大地大吃饭最大。”

“任你们圣贤各种大道理,也抵不过事实。”

“事实就是老百姓们要饿死了,既然要饿死,那肯定哪里有吃的就去哪里。”

“学问,道学,道理都是虚的,老百姓要吃的,谁挡住他们,谁就是他们的敌人。”

“大户们认为粮食是他们自己的,放不放粮是他们的自个的主意。”

龙在前冷笑一声。

周华美脸色黯然无光。

他到底也是读书人,很难全盘接受新王的思想。

新王说话虽然粗鄙,可真不能小觑他。

几句话下来,自己无法反驳。

“这只是他们自个的认为,道理不是他们说的算,既然要饿死了,老百姓们自然有他们的道理。”

“谁有粮食,就找谁。”

“你们不但要拿出粮食,有多少拿多少,容不得你们说的算。”

“这就是要饿死了的老百姓们的道理。”

龙在前难得的说了许久。

两人都闷在了当场,让气氛安静下来。

牌坊的公告,破烂的一角,在风中不停的晃动。

“粮”字。

一上一下。

良久。

龙在前叹了一声,抬手拍了拍周华美的肩膀,离开的背影显得黯然,看上去有些失落。

“新王怎么了?”

周华美有点错愕。

新王在人前,向来是自信满满,从来不会让人感觉低落。

今日不但对自己说了这许多的话,看上去虽然如常,却令周华美从新王身上感受到了气馁。

……

京城。

“民皆附贼而不附兵,贼有食而兵无食”

“贼欲取河南、河北牛只,屯田皖、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