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二章 贾府落子

参考各地的土司。

有良知的统治者,必然会接纳道学。

例如云南的丽江王。

丽江王是木姓土司,木姓是大明太祖皇帝亲赐,封丽江军民府世袭知府。

木姓土司世代从习道学。

所以领地内吸引了大量的人口投奔。

到了今时今日,已经是云南最有影响力的土司,不但如此,也被乌斯藏人称为萨当汗。

丽江王去世后,他的儿子同样心向大周,藏书万卷。

请汉人儒者来丽江给子弟们授课。

建立玉嵩书院兴教化,修万卷楼,以满足家族子弟学习汉文化的需求。

此举也引起很多土司的不满,认为木氏他们是叛徒。

因为木氏土司的乐善好施,导致他们自己手里的族人,只要有机会就会投奔。

还有就是昆明。

大量的人口,最多的还是投奔到昆明,汉人的官府。

三宣六慰降了又叛,叛了又归。

就是他们不愿意眼看着自己奴隶主的权利日益消减,可又无可奈何的抗争手段。

大明是不耐烦治理土司的。

因为求着对方,为他们带去道学,对大明没什么好处,还容易引起反抗。

大周同样如此。

就是这种消极的态度,道学仍然在云贵日益强盛。

道学的强盛,代表了土官统治合理性的消亡。

让流官地区开始变多。

是一种大势。

例如丽江,已经不再是当年纯粹的土官自治,而是土流结合的半自治态势。

木氏掌握了族人的话语权,流官掌握了军民府的治理权。

这一切。

当田永命抵达了四川,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竟然还有这么残忍的事?”

看见土司们的做法,田永命不可置信。

他是谁?

他是造反头子。

“俺们还是别管吧。”

其余的流民军头目,为难的说道。

朝廷都不管,他们当贼寇的来管,岂不是笑话。

“你懂个锤子。”

田永命鄙视道。

这些土司作威作福,不遵守王化,行事残暴,在他眼里,那些土民都是他的潜在支持者。

这种环境下,造反有理。

他就不信了。

自己掀不开这片天。

龙在前要掀大周的天,自己不能落后他。

在中原自己是赢不了他了,这里倒是自己的天地。

造反还不简单。

杀土司,分财物,收百姓。

三板斧的手段亘古不变。

杀土司。

土民们会反抗吗?

会的。

大字不识,不懂道理,习惯了遵守土司的命令。

但是土司打不赢田永命呢。

三板斧下来。

土民们就改变了态度。

日子还能这么过。

原来以前早就该反抗了。

反抗的不是田永命,而是土司。

从四川到贵州,从贵州到云南,甚至乌斯藏南部。

田永命势不可挡。

根基牢固,竟然比中原的新王都还要稳。

心满意足,成就高涨。

自信的他,登基做了皇帝。

消息传开后,还在河南的新王龙在前,当众大声嘲笑老伙计。

不过他没有想到的是。

在这片土地上,根存了上千年的土司,土崩瓦解,为后来的改土归流打下了根基。

论起在地方的支持,哪怕新王所占的土地人口十倍于田永命,但还真不如田永命在云贵川的威望。

田永命手里的队伍,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大量的土民加入,让军队坚韧不拔。

唯一的缺点。

云贵川人口不丰,物产不足,特别是云贵,太过贫瘠了,无法供养大军,需要四川一地供养。

一年的时间。

大周南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北方不提。

西南不提。

南方的广东,集数省之力,打败了英国,彻底让西方的国家认清了现实。

因为西方的几个国家,都被打败。

所以今日的广东福建,形势反而安稳了。

然后就是江淮,金陵等东部地区。

靠着手工业的兴盛,工业品的垄断,虽然国内的商贸受到影响,但是国外的海贸却日益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