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一章 为了正义

杨春的斥责,让他们终于畏惧,担忧的气氛升起,脸上再也没有了兴奋与得意。

“为了将军。”

沉寂的屋内,马定国的声音坚定不移,缓缓的升起,响彻房梁,鼓舞了人心。

“我们什么苦都可以受,将军言金江镇以人为本,我们所学,皆是如此。”

“可我就是不懂。”

马定国满眼泪水。

进入金州的流民,他们是幸福的,可是在登来等候的流民们,他们是黑暗的。

金江镇上下皆知流民,把流民之苦挂在嘴上,可谁真的懂流民的艰辛?

他在登来四年,看尽了流民的悲惨。

他是谁。

他是爱国军人马玄之子,从小受父亲教诲,以岳爷爷为志向,忠君爱国,爱护百姓。

父亲舍身取义,战死沙场。

马定国不认为朝廷的昏君是他的君,他的君只有将军。

提出以人为本,把百姓当做最重要的将军,才符合他内心仁君的定义,才是值得他舍身报效的对象。

不要嘲笑他。

在当下的时代里,君就是国家。

所以儒家提倡仁义道德,爱护百姓是明君的准绳,不然就会背负骂名,以此来束缚君主。

残暴的君主,儒生们会骂他,当面斥责君主。

哪怕棍棒刀剑加身,儒生们也不会畏惧,反而以此为荣,愿意为道义而舍身取义。

为什么马定国的眼睛流泪,因为他太热爱这片土地。

父亲用死亡来教导他学会了忠义,军学堂十年如一日的灌输以人为本的理念。

所以同学们尊敬马定国,愿意围着他。

因为马定国是一个真正的有理想的军人。

二十二岁的马定国,已经开始知行合一,坚定不移的行动,为心中的仁义。

“军司重外不重内,不顾国内百姓们的悲惨,只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

马定国坚定的看向杨春。

刺眼的目光,让杨春下意识的别过头,不与自己的学生对视。

“殊不知,与将军提出的以人为本背道而驰。”

“解决百姓于水火,才是我们当下最应该做的,而不是把精力投入到外面。”

登来的流民都生活的如此悲惨,马定国无法想象国内的流民是怎么活下来的。

每一日。

有无数的流民悄然无息的死亡。

“今日之事,全是我一手策划,责任全部在我,军司怪罪,由我一力承担。”

马定国不是投机之人。

他知道今日之事,闹不好会让他人头落地,但他还是无怨无悔,只要能引起军司的重视,但凡能逼迫军司改变战略,那他就死得其所。

年轻人不怕死。

当有了理想的年轻人,他们就是天下间,最坚定的殉道者。

马定国身边的同伴们,露出热烈的视线,崇拜的看着自己的学长和同学。

他们都是普通人,不像那些二代子弟,但也为靠近伟大而兴奋,因为他们寻到了心中的正义。

世俗还没有侵蚀他们的理想。

和当年以复仇为志的金江军不同,这些军校生开始了追求理想。

这就是教育的成果。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金州军学校开始散发光芒。

“呵呵。”

杨春发出了嘲笑声。

“我也不懂,你们做了点事,就觉得自己委屈,都是干着金江镇的事,偏偏你们觉得自己对。”

“凭什么就觉得自己干得多?见了些世面,就觉得自己受了委屈大?”

“节度府多年来收拢了许多的流民,你们视而不见?为此兴修水利,修渠修河,平整土地,开挖沟道种种事宜你们看不到?”

杨春虽然只是负责武的教官,但也不会被学生们牵着鼻子走,三言两语就把学生们的气势压了下去。

“将军为流民的付出,你们看不见了是吧?”

“你。”

杨春看向马定国。

“你有什么资格来要求军司?军司肩负整个金江军的重任,何处不重要,何处可以放弃?”

“天下苍生几个字,你凭什么认为你担得起?你用什么来担?还不是指望节度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