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二章 内外参透

言出法随,自生光芒,令人畏惧胆寒。

周吉怕苦怕死,不愿意从军,知道自己的才能不足,唯一拿得出手的就是人情方面。

人最难的是自知之明。

周吉看的通透,于是早早放弃官途,选择投靠了将军,成为了将军家中的管家。

俗话说宰相门前七品官,何况周吉是平辽侯府的大管家,无论何人都得给他情面。

他周吉也有儿子,也有孙子,不为自己考虑,也要为家族考虑,对将军无论公私,皆死心塌地。

“这件事你做的很好,你出去吧。”

唐清安放下笔,把空白纸张收起来放到一边,上面虽然沾墨有了污迹,但仍可使用。

亮堂堂的书房里,周吉的身影显得渺小,退的有丝狼狈。

“吱呀。”

随着大门的关闭声,整个屋子陷入了沉寂。

高处不胜寒。

没人敢向他说心里话。

当年,彭大海不顾旁人的劝告,为了手里将领的事情,跑到自己面前力争。

今日的彭大海,也不敢向他说真话了。

连彭大海都如此,何况其余的人呢。

金江镇的新学新政,很多人不满,没人敢把苗头对准自己,但是他们对准了林如海。

很多人不满自己的隐忍,想要入主中原,所以推出了陈德言试探自己。

冯胜之有没有不满?

顾应时呢?

唐清安不清楚。

王府的野心,贾府的纠结,史府的观望,薛家的扩张,林如海的结网……

这些都是人心。

身居高位,要做的就是满足大部分人的人心,违背人心的下场,就是众叛亲离。

谁也无法免除,包括后世。

唐清安很清楚的感觉到,当年以仇恨大义集结起来的金江镇,随着权势的扩张,人心渐变。

简而言之,需求不一样了。

以前的人们,追求的是报仇,现在的人们,开始贪慕权势。

“乌推官来了。”

外头有人通报,得到了里间的允许,侍卫推开了门,乌顺脚步轻飘飘的走了进来。

这是他第一次进到表弟,不,平辽侯的书房。

“坐。”

唐清安笑道。

二表哥乌忠心太大,四表哥乌良心思太浅,唯有三表哥乌顺,想法虽然不少,但是谨守规矩,不敢逾越一步。

人如其名,一个顺字。

现在的唐清安,要的也只是一个顺,并不要求乌家有太多的才干。

金江镇人才不多,但也不少。

有了才,就有了心思,有了心思就有期盼,就不容易顺从。

等乌顺恭敬的坐下后,唐清安没有迟疑,直截了当的告诉让他来此的用意。

“军司掌书一职空缺了年余。”

唐清安开口说道。

“因为我打算让你担任此职位,又恐伱能力不足,因此观望了如此之久。”

乌顺内心激动,千言万语编练了又精简,是向表弟表忠心呢,还是表示一定不辜负重望呢。

刚想完一句觉得刻意,显得生疏感情,立马想到下一句话,还是不满,最后一句话也没有说出来。

索性一言不发,只听将军的安排。

“打天下容易,治天下难。很多人希望我能入主中原,但是我要的不是一个流离失所的中原,金江镇也承担不了失去中原富裕的后果。”

金江军养精兵,年年发动战事,既要做到不扰民,反而还需要接应大量的流民,从何处来收益?唯商贸一途。

中原商贸一毁,就是抽出金江镇之根基。

没有选择传统的耕战,而是选择以商养战,多年来才建立了成熟的贸易体系,是容不得破坏的。

因为船大不好掉头。

如果失去了商贸,对于现在金江镇的体积,将会是伤元气的打击。

唐清安选择把心里话告诉乌顺。

让乌顺明白以后该怎么做,怎么顺着自己的心意去做。

“北方的勋贵和军中多有瓜葛,例如平安重镇节度使,和荣国府大房千丝万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