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章 节制使的扩张

同样也是实情。

但是朝廷敢下这种命令吗?忠顺王敢下这种命令吗?

敢下这种命令的,无论是皇帝还是官员,都将千夫所指,受到所有人的反对。

是的。

山东解决不了流民,官员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把流民送出境。

陕西是这么做的,山西也是这么做的,京畿同样是这么做的,但是从来没有公文下令,让军队屠戮流民。

可以指责官员们无用,但是民族的道义还在,大是大非面前,无人敢学蛮族。

忠顺王眼神逐渐清明,露出认真的眼神。

眼前此人并不是清官。

根据图门告知,此人上任以来,捞了不少的银子,在老家购置了无数的良田。

此人不是为民请命的人。

而就是如此的恶官,对于流民之事,可以指责他放任,渎职,不爱民等等。

“如果忠顺王不愿意下令屠戮流民,可否请调用三大营的军粮,有了军粮可以活人无数。”

谢正仁不惧忠顺王,步步紧逼的问道。

他心里并不在在乎流民的生死,但是流民的问题,不能发生在山东,特别是登来。

登来的各个码头,有金江军的影子,哪个官员出面去管?

没人去管。

不是什么道义,而是为了不影响自己的官帽子。

忠顺王心里升起愤恨。

他倒是想学那蛮族的老奴,可是他不敢学。

流民屠戮光,问题也就解决了,多么完美的计策,但是他永远用不了。

大周虽僵,但是在僵的制度也是制度。

等哪天大周的制度消亡了,而新的制度还未建立,可能就会发生惨绝人寰的事情。

但是大周的制度还存在一天,就不可能学习老奴的做法。

“我会上疏皇上,请朝廷赈灾。”

忠顺王无力说道。

谢正仁摇了摇头,没有同意忠顺王的话。

他们的位置,对朝廷知根知底,朝廷不可能赈灾,因为朝廷没粮,反而大量的缺粮。

哪怕是忠顺王,能从朝廷要来粮练兵,但绝对要不来粮食赈灾。

流民的问题是粮食。

粮食解决不了,可以解决流民,杀光了就好,可是几十年来,无论是太上皇还是现在的皇帝,从来不敢下诏让地方屠戮流民。

陕西的十几任御史,都向朝廷上述过流民的惨事,也警告过朝廷,不解决此事后患无穷。

几十年的事情,问题仍然在,越演越烈,而朝廷却无法动用屠刀。

当然。

大周的朝廷动用过屠刀,但并不针对本族。

蛮族同样屡次动用屠刀,同样也从来不针对本族。

忠顺王盯着谢正仁,面对忠顺王威胁的目光,谢正仁丝毫没有让步的意思。

他不是为了民,是为了自己的官帽子。

山东的流民如果不离开山东,聚集在山东迟早会引发祸事,而遍观山东周边,也只有金州有余力接济。

辽东从战国时期就是产粮之地,多年来战乱不止,才导致辽东田亩不高。

现在金江镇解决了外患,大力治理内政,辽东重新成为了可供大量人口屯田的地区。

至于辽东的后患,谢正仁顾不上,只能先把当下,会影响他官帽子的风险消除掉。

他不是一个人,背后是各地的官府,不惧忠顺王的权势。

忠顺王叹了口气。

前番赵洪范不懂为何忠顺王如此大权在握的人,也会有无法解决的事情。

现在就是如此。

面对不配合的官府,忠顺王无能为力。

……

山东各地的码头,都有金江军的身影,三大营的士兵,突然对流民难营严苛了起来。

金江军的人,还在讨论是否趁着未对他们下手前,先离开这是非之地。

但是没多久,三大营的士兵又纷纷离开了难民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