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八章 必死无疑

寒风瑟瑟。

大雪不知道还有几天就会落下,等下雪的时候,就是万物寂静的时候。

金州的护城河。

已经两年没有组织百姓去修葺,反而沿河搭建了不少的棚子,显得碍眼。

有官员提议清理,毕竟影响军事。

不过被唐清安拒绝了。

敌人不在金州,金州也不会出现敌人,这是唐清安的自信。

“古人有言,好战必亡,忘战必危。将军曾说凡事有度,可见其道理。”

林如海跟着说道。

什么都说了,又好像什么都没说。

唐清安看向林如海,林如海不是不敢担责的人,如果是怕事的性子,也不可能坐稳巡盐御史多年。

林如海抬起头,将军的心意他已经明白,所以有些话,该他说了。

“金州积蓄不广,只接收难民一事,今年一年,各方收拢难民合计三十余万。

奴儿干司一战,草原一战,还有海外琉球国一战,包括近在咫尺的日本之战。

谁也无法预料的国内的威胁,林丹汗的威胁,所以很多人担忧,害怕金州的民生,会被战争拖入深渊。”

将军是伟岸之人,十年中立下如此基业,谁也不会否认将军,但是人们害怕。

担忧正是将军的功业,会遮住将军的眼睛,让他失去理智。

将军又年富力强,所以很多人反对。

只不过没人敢当着将军的面反对,而是私底下表露出各种的担忧,这些话不可能不传到将军的耳朵。

算是变相的劝诫。

例如日本。

很多官员就认为日本是不征之国,而且日本国并不弱,会不会导致金州陷入泥潭,反而造成倾覆的危机呢。

历史中强大的隋,就是栽了大跟头,以至于亡国。

唐清安听完林如海的话,只能心中感叹。

人们固有的印象。

如果是统一中原,人们会乐于接受,反倒是去陌生的土地,会引起人们的担忧。

因为一方起,一方落。

金州的强大,也是建立在大周的衰败上。

大周的积弊,人们都看在眼里。

但是唐清安不得不压服这股思想。

历史上八国联军,哪一国不比文明古国过得好呢。

大航海时代,想要征服新大陆,必然要有开疆扩土的精神。

无论是西班牙还是英国,他们在征服新大陆之初,都不是百姓们乐于见的事物。

反而是强迫把百姓送到新大陆,多少的百姓,死在了新大陆。

今年送一批,明年再送来新的一批时,发现原来送的一批百姓死绝了,连尸骨都找不到。

要问这些百姓,开疆拓土好不好?

他们定然说不好。

正是因为中国的历史太久,太多的朝代因为开疆扩土而导致败亡,导致很多官员们以史为鉴,认为与其开疆拓土,不如让百姓们安居乐业,才是治国之道。

大争之世啊。

“宁背一世之开疆拓土的骂名,也要让子孙万代享福。这叫罪在当代,功在千秋。”

唐清安冷冷的说道。

这句话很冷血。

以金江镇现在的天时地利人和,如果只顾内政,可以让百姓们温饱,但是选择开疆拓土,那么必然让无数的百姓们牺牲。

但是唐清安决定。

宁愿让后世的子弟们,为祖先在开疆拓土中消灭的敌人,留下懊悔的眼泪,也不愿意让后世的子弟们,在无法足够生养的土地上,痛苦的自我阉割。

打仗就要死人。

开疆拓土就要从百姓家中拿出积累下来的粮食。

无论什么也是弥补不了的。

遍观数千年的历史,只有秦才有奋六世,唐清安改变不了太多,也不敢信任自己的继承者。

只争朝夕,是唐清安对自己的鞭策。

无论后世如何骂他暴君,只要能打下偌大的疆土,唐清安愿意背负这个骂名。

而不是望着地图,悲叹故土不在。

林如海惊呆了。

将军的话让他毛骨悚然。

一将功成万骨枯。

从将军的志向中,林如海仿佛看到了血流成河。

这让林如海有些错愕。

因为将军一直以来的言语,让人们都认为将军是个爱民如子的人,林如海也是如此认为。

情不自禁的睁大眼,林如海仔细的看着将军。

难道一直以来,仁爱只是将军的伪装吗?

不。

林如海从将军红通通的眼神中,感受到了将军的胸怀。

正是因为太爱,所以将军要做出此等决定。

从古至今。

中国太多深爱这片大地的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