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四章 辽东王

但当下形势不由人。

没有人会认为金江军战败,但也没人会想到,战事结束的会如此的快。

就像一个笑话。

金江军来了,金江军打仗了,金江军胜了。

自己与喀尔喀诸部,平日里再多的交情,也无法让忠顺王安心。加上辽西头部还有个居心拨测的北镇。

无论怎么想,忠顺王也睡不安稳。

见了忠顺王派来的官员,李长松面色如常,仿佛没有什么意外。

才回去自家府中,就让管家派亲信,连日去草原,告知身在喀尔喀草原上的妹夫。

忠顺王正悄悄的四处勾连,让妹夫小心。

“忠顺王没有底胆量激怒金江镇。”

忠心耿耿的老管家,确切的说道。

对于老管家的话,李长松并没有反对。

国内的形势,变化的太快。

随着乱民的死灰复燃,越演越烈。还有金江镇年复一年的强大,明眼人都不会主动放弃金江镇这条线。

至少在辽东这片土地上,谁也不会去得罪平辽侯。

平辽侯又没有造反。

高举大周的旗帜,深合国内勋贵的心意。

也只有忠顺王的身份,毕竟是皇帝的亲叔叔,才会把平辽侯放在仇人的位置上。

上个月。

流民军各部,大举进攻了四川,打下了重庆,从此乱民已经流动五省。

这也是朝廷,目前迟迟不愿意对金州做出反应的原因。

金江镇的战事,说起来可大可小,一个擅启战端是逃不过的,但是没有人说出来。

朝廷反而劝忠顺王不要乱动。

脾气最臭的忠顺王,竟然选择派人安抚自己,说明了什么?说明他怕了。

前几年还对金州试探了又试探,如今连问都不敢问。

想起当年被忠顺王欺压的憋屈和愤怒,李长松就感觉痛快。

而且说句心里话。

就算金江镇真的造反,国内会成什么样子,李长松推断不了,但是整个辽东。

包括北镇和辽西,绝对是金江镇囊中之物。

至于能不能打下山海关。

李长松也不太确定。

毕竟是天下第一雄关,非人力可及。

如果没有战场之外的因素,纯以军队想夺下山海关,的确不容易办到。

哪怕金江军火炮犀利。

但是金江军哪怕攻不下山海关,也可以坐拥辽东,奴儿干司,草原,朝鲜。

以金江军的实力,朝廷绝对无法动摇平辽侯在辽东的统治力,只会损兵折将。

从各方面来说,朝廷在辽东的损失都太大了,得不偿失,当下也无力再稳固辽东。

毕竟国内的乱民,已经足够朝廷喝一壶的。

除非朝廷有十万精兵。

朝廷有十万精兵吗?

恐怕没有。

不是朝廷没有在这么多兵,而是力有未逮。

而目前自己的实力,才八千军,还有两千军扣在忠顺王手中,更重要的是,兵甲不齐。

自从上一次得到了一批兵器盔甲,第二次的补给至今未至,忠顺王告诉他,他也没有办法。

辽西至今的几万兵,都马,甲,器皆不全,无力供养北镇。

毕竟,辽西不失才是第一目标。

对忠顺王的说法,李长松嗤之以鼻。

“由我们北镇在前面顶着,他当然用不着激怒金江镇。”

“又要马儿跑,又不让马儿吃草,天下没有这等道理。不给北镇兵,就不能埋怨北镇结交金江军。”

锦乡侯府和金江军总兵刘承敏的姻亲,有御史写过弹劾,背后当然出自忠顺王之口。

此事对锦乡侯府造成了很大的被动,逐渐失去了皇帝的信任。

失去了皇帝的信任,北镇就失去了供应。

“要不要请金江镇支援些粮食给我们?”

老管家提议道。

李长松正纠结的时候,两名武将来了,开口就是埋怨。

“李使,请多派些粮食吧。”

一名武将精力憔悴,满脸的疲惫。

李长松摇了摇头。

他知道两人的来意,为了军中讨粮而来。

朝廷新补给不至,他只能选择让士兵们饿着肚子,一日供应一顿稀粥,让人们果腹。

至于有人营养不良生病而死,已经不是他能顾及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