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三章 各地援兵

此一时彼一时。

当年辽东人心尽失,遍布蛮族的奸细,人心慌乱,才有敌人的可趁之机。

如今的辽东上下一心,不是同日而语。更不能因为一只蹄子有毛病,就弃骏马不用。

“只怕会激怒两班。”

郑雒本不用解释,仍然向眼前的年轻官员解释,因为对方是秦夫人的弟弟。

招募朝鲜百姓,他不是没有想过,因为顾虑三水的两班乡绅,从而没有施行。

此地的人口,多数成为隐户或奴隶,掌握在乡绅的手里。

金江镇以受朝鲜国主所请,持朝鲜国书,入朝平叛,至少口头上咬死此理由。

名正言顺,具有大义。

因此三水地方上的乡绅们皆在观望,还没有人做出过激的行动。

三水城从而保持了稳定。

但是金江军影响了他们的利益时,恐怕当下稳定的局势,会立马激变。

“可以加一条。”

“只招收在籍百姓,不接受官册中不在籍的百姓。”

秦钟的主意解决了此患。

“如此恐怕征募不到多少青壮,徒耗大量精力,效果反而不大,似鸡肋。”

郑雒看来,秦钟的建议得不偿失,而且做得越多越容易出事,不想因小失大。

秦钟没有放弃,委婉的透漏。

“在我们大量移民到咸镜道之前,此地的乡绅都不会被我们轻动,反而会放任地方乡绅的权利,以获得他们的支持。”

“他们手中掌握了大量的隐户和奴隶,我们现在不争取更多的百姓,以后会尽入他们手中。

“介时只怕就算收复咸镜道,我们手里也无民可用。”

一切以战事为重,还是战事和民生兼顾。

郑雒当然希望是后者,可惜此地形势不同,本来就微妙,所以他本想选择前者。

他是主官,不用在乎秦钟的建议。

“好,就按你所言办。”

秦钟闻言大喜。

看着秦钟离开的背影,郑雒摇了摇头。

很多事情,身不由己。

秦钟带着官差,在三水城中出了告示。

招收朝鲜百姓,帮助运送物资到甲山和长津,每名壮丁每日提供两升粮食。

告示一出,虽然百姓们不识字,但是有官差解释,一传十,十传百。

很快就有数百名青壮,招募到了秦钟的手中。

他的计划是两千人,远达不到他的目的,不过此事不急,消息会逐渐传开,越来越多的百姓得知后,就会来响应。

数百名朝鲜百姓,加入到运粮队中,一部往甲山而去,一部往长津而去。

解决了此事,秦钟没有离开三水城,而是走访各地,接触各地的两班乡绅。

很多人得知此人竟然是平辽侯的妻弟,汉城长公子的娘舅,态度与之前截然不同。

还有不少的乡绅子弟,愿意出头帮助秦钟做事。

初见成效的秦钟,满脸的意气风发。

金江镇高层内部,已经有传言,等顺利收复咸镜道和平安道,会和赫图阿拉城,共设一府。

在节度府做事数年,到了外放学习地方政事的时候,去年在沈阳,今年在镇江。

明年,秦钟希望能外放此地,加深自己的资历,然后再回去节度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