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六章 收复

忠顺王让人请来贾鉴,满脸不豫的询问。

贾鉴出使草原两回,见过了众多的台吉,可以说是这回周蒙顺利联军的最大功臣。

不论是辽西军将领,还是蒙古的台吉们,对他都十分的热情。

“蒙古部落太多,跟随的牧民也多,又没有统一的大首领管理,各有各的台吉。

而且这些年习惯了散漫,自然就是这般的模样。”

贾鉴沉吟了片刻。

“我估计有些大台吉,面对这种情况,也有些放纵的意味。”

“这是为何?”

忠顺王纳闷。

“各部落的人,想观望形势,等金江军和蛮族大军打起来之后,坐山观虎斗。”

刘英战场上虽然跑得快,但是能熬到现在,也是个人精,并且驻守辽西多年。

和一些部落有过交道,因此猜出了一些台吉的心思。

听到刘英的说法,贾鉴颔首,认可了刘英的说法。

忠顺王皱起了眉头。

说来说去,辽西守军兵力太少,不但对台吉们造成不了威胁,反而有求于他们。

《万古神帝》

再有双反之间信任不足,这也是个大麻烦。

一边向后方的朝廷报功,一边派人去告知唐清安,他们这一路可能有变。

……

双台子河的前方数十里就是大辽河,大辽河前方数十里,就是三岔河。

三岔河下游以南,就是金江军的防区。

以娘娘宫,平山,梁房口关,耀州驿,营口等城池关卡,形成了稳固的防线。

因此在大辽河的入海口,南边的宽阔的地带上,无数的营帐建立了起来。

是国内援军的驻地。

金州的船只,登来的船只,以及金陵调来的船只,还有众多的漕船,合计千余艘。

布满了整个海面,看上去像是乌压压移动的陆地,极为的壮观。

史鼐坐上了第三轮运兵的船只,下了岸之后,就看到了这里的情景,让人感叹。

一样望去都是平原,全部是荒废的田亩。

正好田中没有农作物,大军才更加方便的联营。

史鼐一边竖起大旗,一边命人去寻找将领,赶来商议诸事,恢复号令。

有的营地近的,得知总督已至,主动赶了过去,还有的营地远,并不知道史鼐已经到来。

如果此时有一支军队杀入这里,以这里漫无秩序的状态,将会引起溃败。

不过正是为了杜绝这种情况,不给敌人机会,趁大军渡海时偷袭,才选择了这个后方。

这里的管理,并不比忠顺王轻易。

国内援军来自十几个地方,本来就号令不一,加上渡海而来,兵找不到将,将找不到兵。

史鼐虽然在登来整编了数月,却也谈不上如臂指使,例如广西狼兵,桀骜不驯。

好多士兵不适应船只,过海后彷佛度过了一道鬼门关,加上扎营,有的私自联系锦州军索要口粮,乃至争抢帐篷。

此时的大营乱成了一锅粥。

也是闻讯后,史鼐放弃督促登来剩余军队渡海,先赶来此地的原因之一。

几名打着金江镇旗帜的骑手,出现在了这块地界,看着各色旗帜的大营,只感觉棘手。

一路找了过去,看到将领就询问。

“史总督在哪里?”

有的人说不知道,有的人说还没有来,有的人说已经来了,但是不知道在哪。

各种各样的回答,各种各样的方言,几名金江军骑士傻了眼。

犹如无头苍蝇一般,到处乱转乱闯,差点被当做奸细抓了起来,最后解释了无数遍。

并强调是平辽侯派来,寻找督军史公的,有大事不得延误,才没有被关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