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 朝鲜军

如果这段时间,朝鲜不轨之人,见机作乱,我们无力去平复,而朝鲜国主更无力应对。

恐怕朝鲜有反复之事,不但朝鲜国主有危,也会引起我们的大祸。”

陶杰认真的说道,唐清安则听到仔细。

“现在朝鲜军来到了金州,我观不少军中将领,都打了主意,想要引朝鲜军以为战力。

可是朝鲜军只能当做杂兵使,绝对不能当做正兵用,不然不但无济于事,反而拖累咱们。”

见陶杰说的详细,谢友成则没有继续说话。

唐清安对陶杰的话,并没有意见。

其实他一早就知道朝鲜军是指望不上的。

为什么要调来朝鲜军,除了排除朝鲜不稳定因素,更有他扼守朝鲜门户,替朝鲜挡祸。

如今大仗将起,不能只金江流血牺牲,朝鲜也必须出力,也必须出血。

不可能让朝鲜白占他的便宜。

“我听说朝鲜原来几部义军还是有些战斗力的,难道如今也一点也不中用了吗。”

唐清安笑道。

陶杰脸色犹豫了起来,朝鲜的局势,现在由陶杰负责。

陶杰没有立刻回答将军,而谢友成不想抢陶杰的功劳,因此也没有说话,安静了下来。

“朝鲜军里如今有数部原义军的部队,兵甲不齐,士兵缺饷,到底战力如何,我也不敢说。”

闻言。

唐清安沉吟了起来。

如果按照史料的话,朝鲜原义军出身的部队,虽然过了几十年,还是有些战斗力的。

因为这些义民出身的将领,知道他们的根基是什么。

他们的后代,从小受到两班贵族的打压,同样具有危机意识,因此也对军队极其重视。

可因为缺粮,缺饷,甚至军田也缺,导致战斗力无法发挥出来。

“是哪几部,我先见一见吧。”

将军虽然问的不清,陶杰明白将军的意思。

“卢顺义,高金权,柳以全三部。”

“士兵都有多少人?”

“卢顺义部三千人,高金权部两千余人,柳以全部两千余人。”

“派人去召来。”

随着将军的话,门外的几名亲卫立刻领命而去。

城西。

朝鲜军的驻地。

分为了三块。

驻守镇江的五千朝鲜军,受到镇江将领训练管理两年,又有充足的口粮。

不但士气远强于朝鲜军,而且又很信任金江军,两军之间并没有隔阂。

陈凯武驻守镇江多年,在五千朝鲜兵中威望甚高,因此调来率领这五千朝鲜兵。

当然驻地是最接近城里的,营帐也是最好。

另外一块就是朝鲜五卫军,还有一块就是三部义军的地方军。

三部义军的将领,得知金江节度使相召,看了看天色,已经傍晚时分。

虽然感到纳闷,但也不敢耽搁,连忙跟随令兵而去。

这三名义军出身的将领后代,他们的父辈不怎么会大周话,他们三人从小学习,不但能说大周官话,还能写汉字。

朝鲜上下都是如此,只要是官员,都认得汉字,不然连公文都看不懂。

三人到了将军帐内,十分的忐忑。

国内关于上国唐清安将军的威名,可以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此人犹如战神一般的人物。

大小战以来,从无败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