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二章 按田亩收税

三年后。

各地将会有百姓两百余万,军兵十余万,而田亩,经济,渔政,船政,济州岛贸易等等。

都会走向正轨,达到自给自足且有余力。

辽西出动十余万军,金州镇江出动十余万军,带上朝鲜数万军,民夫骡马不计。

只军力高达近四十万。

稳打稳扎。

蛮族顾头不能顾尾,只能疲于应对。

顺利的话。

三个月就能平掉蛮族。

可是这是他的想法。

正如人们担心的,未来的事情谁能保证。

唐清安也无法保证。

辽西锦州军,北镇军的战斗力到底如何,能不能和蛮族进行野战,谁也没有底。

就是他的金州镇江各将,也没人向唐清安保证,野战里一定能打败蛮族。

只不过正如郑永廉所言。

官府的执行力跟不上如今的形势。

几年里不能改变的话。

现在变相的“农奴制”,会导致百姓和官府离心。

“为官府屯田的民户,四年以上者不足五千户,三年以上四年以下者不足一万户。

两年以上三年以下者,不足五万户,一年以上两年以下者,不足八万户,一年以下者不足七万户。

如果按照为官府屯田七年以上者,每户分田十亩,蔬地一亩,三年后,分地只五万五千亩。

四年后,分地十一万亩,五年后,分地五十五万亩,六年后分地八十八万亩。

三年后的那三年时间,合计分地不足一百六十万亩。

将军对于明年五月前,要求各地,包括朝鲜各岛,新垦田亩一百万亩。

不提这一百万亩,就如今已经有一百一十万亩地。

那么到了明年五月,我们将会有两百一十万亩田地,以现在各地人口一百七十万算,预估户数两百万户,如何会不够分?”

郑永廉坐在最下方,见主官们都安静下来后,终于慢条斯理的说了起来。

人们纷纷侧目。

眼神里各色各样。

有认为他为了出头无所不及,有人认为他真是胆大,有人认为他的确有些才能。

“还有辽民在投奔我们。”

听到有官员小声提醒。

张达基自信的笑了。

他在西洼做文书,不光管理西洼的文书,也负责各地联络的公文,又从无到有看着西洼发展。

可以说眼光得到了极强的锻炼。

对于分田之事,他既然敢提,当然就事前做了无数的推演。

“今年开年以来,投入我们的辽民之数,比往常翻倍的下滑,可见辽左中部有能力投奔的辽民,大多都已投奔。

而蛮族腹地的辽民,虽然也有投奔而来的,但是靠他们自身困难极高。

如果我们不能收复这些地方,则人口也不会再有前番的暴增。

能收复就会有更多的田亩,不能收复,那么辽民数也不会暴增,何必杞人忧天。”

说话很犀利,那官员住口不言。

“现在的田亩已足够分,明年,后年还会继续开垦田亩,而三年后才会开始分田。

我不知道诸公到底是顾忌田亩不足,还是不愿意放弃手中的权利呢?”

这话太难听。

大部分人都脸色难看起来。

“永廉,说话注意分寸,各地有如今的形势,各官都功不可没,如何能轻易妄言。”

唐清安呵斥了一声。

听到将军的话,郑永廉面不改色。

“我在老家,只是一名童生,习惯了往常的生活,不愿意改变,老家陷入了蛮族之手。

外部的因素逼我改变,活不下去,带着家人逃到了将军治下,然后被派到西洼做文书。

西洼做事两年,从一开始的陌生,到习惯,有一天雨打芭蕉,趁着空闲,我观着景致,突然惊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