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八章 有所为有所不为

谢友成这回的文书里,明确告知了蛮族只会给他们最多三年的时间。

三年的时间,刚好是各地民生最困顿之时,以及所产开始跟上人口的前期。

太巧合了。

顾应时这么想到。

将军有将军的阳谋,蛮族没有被将军牵着鼻子走,做出了他们的阳谋,一样令己方无法应对。

唯有不在接应辽民。

可是将军的性子必然不会同意。

想到将军曾经对他们笑过,最了解自己的人不是朋友,反而会是自己的敌人。

《金刚不坏大寨主》

这般下来。

可见蛮族真的了解将军,这阳谋更是无懈可击。

“将军。”

顾应时一脸严肃的看向唐清安。

顾道初资历不足,唐清安可以无视他的想法,但是顾应时不同,他必须重视。

“到时候蛮族大军来攻,我们连凑齐大军聚集的粮草都没有,怎么办呢?”

顾应时不等将军回答,又继续追问道。

“以前将军治下只有金州,靠着地利把守门户,加上各岛,可以养活数十万民。

如今多了长白山东岸各地,镇江各地,上千里的地带,地盘扩大了数倍。

这些地方没有金州的便利,蛮族不管是从何处,都能深入这里,我们又该重心防备在何处?

到处都守,则是皆放弃,那么守哪里,又放弃哪里?

放弃的地区,各地刚安置好的百姓,又该迁到何处?不但损失了田亩,又多了需要养活的人。

将军可有主意?”

唐清安摇了摇头。

他并没有主意。

这也是他这回,从金州一路千里到镇江,沿途接见文官武将,一路探问各地情形的原因。

地上,人多。

无解。

军方没有信心战胜蛮族。

无解。

船厂从每个月下船十余艘,到超过二十艘,三十艘……,上个月下水船只一百一十七艘。

这是大功。

哪怕放在内地最大的清江督造船厂也是大功一件。

清江督造船厂,设立京卫、卫河、中都、直隶四个大厂,共八十个分厂。

厂区沿运河绵延伸展,总长达23里,规模之大,世界巅峰之一。

如此这般,每年下船也才六百三十二艘。

金州三大船厂。

花费四年余的时间,下船速度超过了清江督造船厂。

虽然有全力支持,大规模派送学徒,设立流水线,从直隶,金陵船厂抢了众多的船匠。

以及营造的都是小船,但是清江督造船厂营造的船,大部分也是漕河上的小船。

等等因素下来。

就算如此,三大船厂功不可没,只能迎来夸赞。

哪怕根本不可能完成将军定下的年产一万艘的任务,也绝对不可能会收到惩罚。

年产一万艘船,哪怕是小船,的确是天方夜谭。

唐清安可以根据今年的缺口,定下船厂的任务,但是却也不能违背实际。

是的。

目前看来真的无解。

唯有像金州上下,目前提议的不再接应辽民,并且阻止辽民投奔己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