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两百万

至于更多的中间派,例如顾应时,顾道初,朱文,徐辉,李伯升等等。

这些人没有太多的顾忌,同样更希望的是,能维持目前的局势就最好不过了。

原先他认为最有把握的是东海营出身的将领,这些人无疑是他的铁杆支持者。

而他渐渐的发现,对他最支持,最没有顾忌的,竟然是辽民。

比东海营更加的激烈,更加的坚定。

可见这些辽民虽然和蛮族不共戴天,也对朝廷的怨恨颇深。

“我等齐心协力,光复辽东,建功立业,不负此生。”

唐清安转移了话题,又笑着说道。

“各位入金州以来,不惧生死勇勐杀敌,所有人都看在眼里。

前番金州之战最危急的时候,如果不是王玉功,李成才,赵赫你们舍生忘死为我开道,护我周全,可能今日我也站不到这里和大家说话了。”

王玉功,李成才,赵赫。

“我的命是小,将军则绝不容有失,哪怕再有下次,想要威胁将军,只能从我的尸体上过。”

王玉功沉声说道。

前番那场恶战,为了保护将军,他哨队的袍泽死伤殆尽,他毫不犹豫为将军挡了一斧头,哪怕有铠甲的防护,也入肉三分。

看向李成才,如果不是他及时赶来,可能自己也活不到今日。

唐清安满意的让众人坐下。

他现在还不需要这般的激烈,稳步就班的按照他的计划,顺应大势即可。

其实自己是如何想的,并不重要。

哪怕金州镇江未来有十万,甚至二十万雄兵,也对朝廷造成不了威胁。

蒙古的疆域比金州镇江大多少倍,有几十万控弦之士,不也奈何不了大周么。

真正能对大周造成威胁的,是他们自己。

未来几年里,他们如果能把国家治理好,不用他们来制衡,唐清安会主动的提出,请朝廷派官员来治理。

而如果和历史的脉络一样。

哼。

唐清安冷笑一声,就怕他们到时顾不上他了,反而还要求着他。

所以不管是金州镇江哪一派的人物,哪怕是赵缑用,唐清安照样留在了金州。

赵缑用坐在人群里并不起眼,虽然坐在武官之首位,却没有人愿意靠拢他。

面无表情,他看到这里文武人才济济,内心感叹万分。

谁能想到会有今日。

他原来迫于形势,投降蛮族,被任命为原职,暂代复州,还在忧心局势。

因为他知道,等蛮族腾出了精力,一定会调走他的,至此他就再也没了机会。

虽然如此,可他想尽了办法,也没有底气反正。

直到将军的到来。

那时候将军还只是一名备御,自己却是参将,论职位高了他几级,不过因为自己是降将,所以没准备和此人争夺指挥。

本想着先等待机会,军中向来以职位论高低,服从性强。

可没想到此人竟然越了几级,一下提拔为了游击将军,可见其背后一定有人支持。

后来得知将军是贾府的人,赵缑用也就不纳闷了。

不然按照正常的功绩核算,也不可能提拔如此之快。

游击将军和参将职位相同,不过有职责上的区别,按照军中惯例,参将略高于游击将军。

当时的赵缑用,同样也没有着急。

然后金州在将军手里,就如火箭一般的速度壮大开来,然后一路提拔副总兵,总兵。

至此他不管是从职位,还是军中的威信,已不能跟将军相提并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