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绝根

皇敕屡降,无意济师,使我三韩礼仪之邦,不免夷狄禽战之归,痛心疾首。”

宦官念着教书,唐清安听的聚精会神。

首先重述了两国君臣之义,然后直接不在认可广海君的年号,又把广海君对上朝蛇鼠两端的事告知,最后强调广海君作为作为对朝鲜的危害云云。

“善,我会上疏朝廷,把朝鲜国主之教书,传回国内。”

唐清安并没有多言。

现在朝廷官员人心不定,各地都还没有反应,急的又不是他,心底有危机的也不是他。

现在还没到自己旗帜鲜明支持朝鲜新的国主的时候,没必要得罪朝鲜复杂的派系。

不论是熟人金瑬,李贵,还是申景禛,李曙,甚至强硬派沉器远等,都对金州将军的表现颇为满意。

并没有推诿前番的承诺,而是利索的答应,同时也没有居功倨傲,在朝鲜指指点点。

公式化的应对完,唐清安没有留念,离开了朝鲜王宫,准备回镇江。

“接下来朝鲜会很乱。”

登船时,谢友成和陶杰前来送行。

陶杰也是生员,落入蛮族境内没有逃出来,后来被谢友成所救,跟着谢友成一起为金州奔走。

才干精绝,辽阳那名重要的人士,就是他按照将军的吩咐去联络上的。

金州敢裁军,那名辽阳的人,所传递回来的消息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朝鲜新国主登位极快,朝鲜各地都还没来得及反应,如果能继续平稳下去,应该无碍。”

谢友成以为将军担心朝鲜政权更替,会导致前番朝鲜应承的事情有变。

唐清安摇了摇头。

他不担心这个,朝鲜虽小,派系太多了,且斗争残酷没有余地,因此不会有人主动得罪他的。

“我预计还会有人找你们,你们静观其变,不过有一事你们要放在心里。”

“请将军吩咐。”

“我要朝鲜每年供应我一万斤人参,价格且要低,就按照大周立朝之初的价格吧。”

谢友成和陶杰皆面色犹豫起来。

大周立朝时的参价才一钱五分一斤,原来有上党和辽东两处产地,随着山西上党参源枯竭,山西商人也都跑去了辽东采参。

本来物以稀为贵,前些年蛮族崛起后,互市断绝,那就越发的贵了,一日一个价。

且国内大夫重视人参的疗效,只要看病就用人参,病人吃了人参,就算是死了也不后悔,只会觉得那是因为自己没有去买更好的人参。

这番情景下,国内的参价从十年前的七八两,已经陡升到二三十两,就算如此还有市无价。

唐清安知道此事有些为难,不过却没有松口。

一年一万斤朝鲜人参,能为他带来丰厚的利润,还不是他最看重的,他要断绝蛮族的财源。

人参贸易是蛮族崛起的重要因素之一,那些山西的商人,为了从蛮族手里获得人参,什么都敢走私过去。

大周禁绝了人参贸易,两年间,建州蛮族就腐烂了人参达十余万斤。

官面的马市上,一年的贸易量也才不到五千斤,大头都通过国内的商人们流入了关内。

这些走私商人们获得了天量的财富,蛮族用药效不明的人参,通过这些商人,源源不断获得了大周的严禁物资。

火药,铁器,耕牛,粮食,布匹,盐巴……

为什么亿万人口的国家,在辽东养十余万营兵都这么困难,而蛮族同样规模的大军,却能熬了过去。

除了未来几年老奴的绝杀令,这些走私商人居功至伟。

大周和蒙古的马市贸易,以物易物,双方都能得利,而大周在辽东奴儿干司的马市,是源源不断放大周的血的。

每年一万斤的人参,就是唐清安用来打破市场,对付陕西那些走私商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