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老奴的雏鹰

两人看着最后一艘金州战舰驶离汉城外的汉江,这才告别分离,金瑬有他的事情要急着做。

谢友成也有自己的事情要去做,将军曾经说过,朝鲜国内极为的僵化。

大臣的后代永远是大臣,将军的后代永远是将军,百姓的后代永远都是百姓,只有降没有升,庞大的两班阶层也是朝鲜贫瘠的主因之一。

而在二三十年前的倭乱时,无数的义民出头抵抗倭寇,才给了百姓的进身之阶。

只不过随着朝鲜的局势稳定下来,这些人的日子很不好过,要么被发落到偏僻的地方,要么被罢免。

这些如今还残存的人都是有能力的,在战场上获得了验证,将军希望这些人能被他所用,以此对朝鲜局势掌握的更加深厚。

离开了汉城,谢友成用自己新学的蹩脚的朝鲜话,开始游历朝鲜遍地,汉城最近不宜居住。

唐清安率领船队离开了朝鲜。

他现在的身份,也不宜出现在朝鲜,也只是打了个擦边球而已,不敢落地给人话柄。

北上之前的一个月里,国内弹劾他的奏疏开始增多。

第一个原因,各地对供应辽饷的怨言。

第二个原因,金州目前上下四十万人口,精兵数万,孤悬海外,容易形成割据一方的军阀。

第三个原因,文臣对勋贵的反击。

原来的辽东,辽东经略是文官出身,现在被勋贵所得,而金州的将军和勋贵联系颇为紧密。

其实唐清安形势还算好的,史鼐才是焦头烂额,弹劾他的奏疏不知凡几,为了应对这些弹劾的奏疏,他隔三差五就要上疏自辩。

弹劾自己不过是连带而已,火力主要集中在史鼐身上。

这其中又掺杂了多少太上皇和皇上之间的暗斗呢,形势并不比朝鲜简单。

“唉。”

唐清安叹了口气。

之所以要在朝鲜闹出这般大的动静,不是为了让朝鲜开海禁,而是让朝鲜上下知道。

上国永远是上国,哪怕在辽东吃了败仗,丰厚的家底,并不会因此而衰落。

只要上国开始发力,在辽东的实力会比往日更强。

即是对金瑬等人的承诺,也是对他们的敲打。

辽左势力复杂,谁都在头疼,沉阳的老奴也在头疼。

原来的时空里,后金打下了北镇,同时也把原来在沉辽获得的物资消耗一空。

在宁远遇挫后,开始了长达几年的和平。

不是后金不想继续攻打宁远,而是后金的财政破产了,从一个部落到一个国家,需要的行政能力天差地别。

蒙古以前之所以能维持偌大的疆域,是因为他以战养战,源源不断获得战利品。

而蛮族一样,当战争受挫后,后患立马就显露出来了。

费英东,额亦都,扈尔汉,何和里,安费扬古五大臣,扎尔固齐等十名断事官,八旗贝勒,甲喇额真,汉军将领。

沉阳新建的宫殿里,这些人都沉着脸,气氛十分的僵硬。

“这金州的将军,到底成为了大患,我前几日听那些个商人们说,金州的将军在来辽东之前,就宣扬什么以海治蛮。

可见他这年余来的胜利不是运气使然,而是运筹帷幄,那就显得更加的可怕了。”

老奴叹了一声。

闻言,殿内众人皆不服气。

“此人乃是鼠辈,只敢偷袭,从来不敢和我们正面交战,父汗不必忧虑此人,他能躲避一时,还能躲避一世不成。

我迟早也好他当面对决一番,让他知道咱们的厉害。”

代善愤愤不平。

虽然早已收复了海州,可是在海州受到的那种屈辱,至今令他不能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