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传教入金州

葡萄牙人在澳门有修建炮厂,唐清安不光想要炮,还想要葡萄牙人帮助建炮厂,枪厂,船厂。

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同,没有西班牙人当前目中无人的傲气,敢提出两万人征服大明的计划。

所以葡萄牙人属于可以拉拢的对象。

不过先不急,这意大利老头肯定会亲自来金州,到时候两人见面可以细谈。

原来历史上,这老头三十五岁起航到大明,五十多岁的时候,在南京受到保守派文人的反攻,被拷打屈辱后,赶出了南京。

一般人受到这种屈辱,早就放弃了。

他却没有放弃,改了名字继续回到大明传教,从北到南,跑遍了全大明。

借着崇祯七年山西大饥,救助灾民,以此拉拢百姓入教。

虽然是有目的,但是到底也救活了不少人。

就像伟人说的,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唐清安不会那么狭隘,他觉得只要入了中国,那就是中国的。

管他原来的产地是哪里来的,只要是好的技术,好的科学,好的思想等等,只要到了中国他都认,就是中国的。

至于大周的海禁,唐清安倒是不怎么放在心上,这就是孤悬海外的好处。

只要做到不太过分,朝廷也管不到。

而且这老头历史上向来聪明,严格遵守死去多年的利玛窦的策略,拉拢儒家打压佛道,以此提高耶稣教。

所以唐清安也不担心,此人来金州会受到儒生的反感,以此坏了自己的大事。

此人能在大明几进几出,风雨几十年,拉拢儒生的本事可不简单。

很快,奏疏就在朝堂上飞来飞去。

金州将军原来上奏。

金州乃危地,要建炮台,造大铳,巩固城池,防御蛮族,请求朝廷派人,去南方采购红夷大炮。

朝廷原来没有人愿意去,费这般大力,功劳却又没多少极不合算,因此搁议了,只发了公文去广东应付了事。

却没想到广东上来奏疏,竟然已和红夷谈妥,内阁因此下文,允许广东出资,购买红夷大炮送到金州。

广东布政司收到内阁的回复,竟然还要广东自己出钱,那就不愿意了,谁愿意办谁去办。

粤海将军在布政司吃了闭门羹,也没了办法。

最后又是都察院御史上言,让金陵出钱,广东出力。金陵方面没有拒绝,贾琏回到京城,再去了金州,又被安排了差事。

在唐清安亲自出面的情分下,又直接从金州坐船到金陵,从金陵下广东。

贾琏面子上推诿,态度却又很矛盾,到底有几分那红夷女人的心思在里面,就不得而知了。

顶着贵族的头衔,又年少多金,贾琏在澳门委实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

那红夷女人可不同大周妇女,那花样玩起来,令贾琏流连忘返,才苦着脸答应了,回头就兴高采烈的上了船。

来来往往就过去了半年,终于把红夷人的大炮,炮师,翻译,以及一名传教士,一路通过漕船,千辛万苦的到了登州。

三十门红夷大炮,

每门动辄重达几千斤,从大周最南运到最东,沿路不知道耗费了多少人力物力。

才走了一半就有地方弹劾,此物劳民伤财。

索性都已经到了一半了,难道还弃之不用不成,内阁的阁老不会这么愚蠢,因而还是督促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