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页

神级灵魂 木恒 1180 字 2022-11-22

世界上两大作为竞争对手的科学杂志,《自然》和《科学》同时对卓川的论文鼎力支持,《科学》杂志在慢了一步后,又做出了独到的验证,并且破天荒地用如此惊世骇俗的名字,给卓川发现的定律命名,这个命名,让卓川阐述的预测原理,以更快的速度在世界范围内传播。

在卓川论文发表仅仅半个月后,美国在医学与公共卫生领域排名第一的大学霍普金斯,哈佛,英国剑桥,牛津等等这些顶级世界名校,争相向卓川发来了邀请函,邀请他去本校讲学,宣讲他的论文《论从心电信号的变化预测人体生理状况发展的原理》。

学术界早就沸沸扬扬,争相讨论这一世界级发现,对它的发现人,更是充满了热情和好奇,尤其是来自一个年仅27岁的年轻人手中的事实,让很多人惊讶不已。科学发展到今天,分工已经十分精细,各种基本理论成型,想要做出重大突破,都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基本上40到50之间还被称作青年科学家,就能说明这个问题。

这不是19世纪,20世纪的时候,那时候许多重大发现,都是年轻人,也就20到30多的年龄段发现的。

但好奇和惊讶是一回事,没有一个人会怀疑对方是剽窃自其他人的成果,因为这一发现,事先没有任何重量级科学家涉足,也没有一人发表过类似论文或者资料。

老外们对这一事情尽管惊讶好奇,却碍于距离,无法亲自询问。但本国的各大网络门户网站,电视台,报纸却有先天优势。

他们闻风而动,他们从世界范围内搜集到的资料已经验证再三,确定这不是一次学术造假事件,不会发生什么丑闻,对这一有重大新闻价值的题材,先是转载国外报道,然后又纷纷派出最精干的记者实地采访,争取拿到第一手和论文作者直接相关的资料,来分享这一世纪盛宴。

本市发行量最大的一份报纸《齐北日报》近水楼台先得月,发现了论文作者居住在本市,还在新城区开了一家公司,兴奋不已,认为自己这次能借助这个机会,将报纸的发行量大大翻上一番,立刻派人去卓川公司堵人,请求采访。

然而等他们赶到时,才发现等候卓川接受己方采访的记者们已经排起了长队。

齐北卫视,江淮卫视,黄南卫视等本省和临省的大牌电视台记者,还排在后面等候,鸦雀无声,《齐北日报》的记者找了相熟的同行一打听,才知道对方从三天前就在这里排队了,此时正在卓川办公室里进行采访的是央视记者。

一时间,眼看着形势将变得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一样火热,正在接受央视一位美丽记者采访的卓川,无论是表情,还是内心却是冷静得很,这些在常人看来足以兴奋到难以自已的诸多荣誉,在他看来,也只是自己在现代世界计划中走出的第一步,它们只是后续目标实现的手段。

“卓川先生,据我们所知,您今年只有27岁,但您不久前发表的一篇论文,《论从心电信号的变化预测人体生理状况发展的原理》一文,却先后得到两大世界权威科学刊物《自然》和杂志的高度认可,后者更是在前不久将其命名为《卓氏——上帝定律》,在国际社会中已经引起了巨大轰动,得到了诸多行业内科学家的一致高度评价,您是如何在这个年纪,就做出了这样伟大发现的?”这位美丽的记者,吐字异常清晰,提的问题,也正是当下许多人所关心的。

定律本身已经被诸多行业内专家证明无误,再没有什么好疑问的,高达百分之九十七点八的统计准确率,让最挑剔的专家,也不得不承认这一定律,和许多行业内的定律一样,比如预测计算机行业硬件更新换代速度的摩尔定律,很快就要成为医疗行业中更加权威和有效的一个指导定律。

作为记者,他们非常明白大众心理,对发明这一定律的人更加感兴趣,大众不可能看懂行业专家还要花十几个小时才能验证的论文,但他们对这论文的作者,会更感兴趣,对方年轻,却又做出了如此重大的发现,这里面有什么故事?

对方是如何产生的灵感,又是如何在极其低调的情况下完成的研究,有没有研究伙伴?中间碰上了哪些困难,这些都是大有新闻价值的疑问。

“实际上,我从小就有着极好的记忆力,还有极强的计算力,但我一直没有找到它们真正发挥用途的地方,只是普通的学习,完全让我没有发挥的地方,直到高中时,我在爷爷几次送医院抢救的事件上,萌生了预测病人生理危机发生时刻的想法,才真正将其发挥出来,其后的十几年内,我一直默默地在做这一研究,记忆了大量相关资料,并且进行巨量的推算,终于在前段时间内,将所有成果统合起来,推算出这一定律,并且利用计算机的能力制作成了一套软件,将这一定律运用起来,可以服务于广大的普通群众”

对央视记者这一疑问,之前卓川在和自己校友翻译梵雨程的对话中,就做了解释,现在不过是重新翻出来,在开场合下将它弄成事实。

第九十四章科学的天赋(下)

卓川谈论的时候,自然不会忘记趁这个好机会,给他的公司和软件服务打免费的广告。

“那么,卓先生,能否给我们演示您的记忆力和计算力超人的地方,据您刚刚所讲,这是您能在如此年纪,做出如此伟大发现的原因,但一般人可能很难直观理解它们起作用的方式,”美丽的央视记者有些穷根究底,现在和以前也不太一样了,更加开放一些,不需要事事都追求严肃枯燥的话题,通过这个插曲,她相信更能激发观众的兴趣,关注这一发现。

“这自然没什么,只是可能浪费些采访时间,我先背一段圆周率吧,毕竟这是大家眼中最常见的考验记忆力的方式了,也最好验证”卓川回道。

“这自然是可以的,那我们就洗耳恭听”央视记者早就开好了录音,这很快就能得到证明。

“3141592……”

卓川在背到第五分钟时,女记者就不得不打断了他,这个背诵在她看来,太浪费时间,也不太具有说服力,毕竟圆周率很多人都背过,能背几万位的都有,但那些人可没几个是什么有名的科学家,还是先问问计算力吧。

“这个,卓先生,我们时间有限,您的记忆力如何,已经略见一斑了,但计算力方面,能不能再给我展示一遍,良好的计算力,对科学研究的帮助肯定极大,至少数学方面的许多工具可以掌握得很好”和死记硬背不同,计算力是很难取巧的,一些速算技巧,也需要良好的计算力做基础,才能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