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9页

赵佗墓……

万俟景侯也走过来,坐在桌边,翻了翻那几页资料,九爷笑着说:“两位不是要找九鼎吗?如果我猜的没错,这附近就应该是南越武帝赵佗的墓葬,南越上古地处九州中的扬州,扬州鼎,应该就在赵佗墓中。”

程沇说:“赵佗墓?赵佗的墓葬,不是有古书记录,应该在广州吗?”

万俟景侯说:“也不能确定,书上记载‘佗死,营墓数处,及葬丧车从四门出,故不知墓之所在’。”

贺祈看着他们没有说话,不知道是不是累了。

那边的牧冬是听得似懂非懂,他当然知道赵佗是谁,毕竟牧冬跟着温白羽的两个叔叔学习,都是搞古董生意的,然而让他似懂非懂的是,他们怎么开始讨论墓葬了,而且听起来是此次的目的地……

万俟景侯把那些资料放在桌上,突然看向九爷,说:“既然咱们已经接近目的地了,那么九爷也可以开诚布公的说一说了吧?九爷知道我们的目的是九鼎,那九爷呢?目的是什么?”

九爷轻笑了一声,说:“景爷还真是谨慎的人。”

万俟景侯说:“请讲吧。”

九爷点了点头,看起来挺坦然的,也没什么想隐瞒的事情,说:“说起我要找的东西,或需要讲一个小故事,不知道各位有没有耐心听完。”

百越,是古人对长江中下游,和南方各民族的泛称,在先秦的典籍中,就能看到“越人”的出没,秦汉时期形成了百越,或许提起百越,很多人都会迷茫,那是一种古老民族的泛指,但是其实百越的习俗,也渗透到了而今,例如“姑苏”、“余杭”,这种齐头双音节的地名,就是百越语的遗留。

百越人的居住范围,正巧和九州之中扬州的范畴相重叠。

赵佗是南越第一位皇帝,自称南越武帝,秦汉时期,赵佗发展南越,融合汉文化,将南越推上了一个高潮。

九爷说:“或许只是单说赵佗这个人,也不算太有名,毕竟提起武帝,只能想到汉武帝,谁也不会第一个想到南越武帝,但是赵佗的手中,有一样国宝,据说也是这样国宝,才将赵佗的南越国,推向强盛的,这样宝贝在赵佗离世之后,就变成了殉葬品,埋葬在了赵佗的墓葬中。”

他说着,万俟景侯立刻皱眉,说:“阳燧珠?”

九爷点了点头。

程沇迷茫的说:“阳燧珠?那是什么东西?”

九爷笑着说:“传奇记载了一个关于阳燧珠的传说故事,相传唐朝有个人叫崔炜,失足跌进了一口古井之中,古井之下就是赵佗的墓葬,赵佗将国宝阳燧珠赠与崔炜,崔炜返回人间之后,将阳燧珠卖了,一个胡人用高价将阳燧珠买走,后来坐船返航的时候,阳燧珠不慎落入水中,火珠入水,形成了如今的珠江。”

温白羽说:“真的有阳燧珠这种宝物?”

九爷说:“应该是确有其实的。”

万俟景侯淡淡的说:“九爷既然听说过这个传说,那也该知道,无论如何,赵佗的墓葬里,都不可能拥有这颗阳燧珠了,传说是一种渲染手法,或许这个故事想说的就是,赵佗的墓葬已经被盗窃,阳燧珠不知所踪了。”

九爷笑了笑,说:“景爷说的没错。”

万俟景侯皱眉说:“所以你到底要找什么,必然不是阳燧珠。”

九爷点了点头,说:“阳燧其实是一种古代放在日光下取火的工具,多半用痛铜、锡制成,制造的工艺一样,但是制造的时间不一样,得到的东西也是不一样的。五月丙午日的正午铸造,得到的就是阳燧,十一月壬子日的子夜铸造,得到的就是阴燧,阳燧取火,阴燧接露,是古代祭祀的阴阳礼器。大名鼎鼎的汉武帝承露盘,以求长生不老,就是阴燧盘。而宝珠,其实也有两颗,阴阳相生,一枚是阳燧珠,已经被偷盗遗失,另外一枚,则是阴燧宝珠……我的目的,就是这枚宝珠。”

长生不老……

温白羽觉得自己似乎捕捉到了一个关键词,他狐疑的看着九爷,难道九爷找阴燧宝珠,为的是长生不老吗?

万俟景侯听完了,只是点了点头,并没有再说别的,看起来他是相信九爷的话了。

九爷笑着说:“两位放心,我们的利益并不冲突,反而是最好的合作伙伴。”

九爷并不提他想找阴燧宝珠干什么,但是表明他们并不是敌人。

众人在木屋里休息了一会儿,拿出食物来吃,因为大家晚上都没有睡好,吃了东西就窝在通铺上休息会儿,还能盖上毯子,感觉待遇已经很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