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页

别说小呦呦已经被惊呆了,就是卫孟喜也赞叹不已,在“幻象”里,这已经是快要濒临失传的非遗手艺了。

这么美的手工艺品,谁舍得吃呢?

卫孟喜觉着,上天待她真不错,能让她有幸来到这个各种精神文化遗产丰富的时代!

“师傅您这手艺也太好了吧!”她由衷的赞叹。

师傅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脸很黑,但手很干净,指甲修剪得短短的,手指也很光滑。虽然这个时代的糖画不算稀罕,她以前也见过不少,但做得这么逼真,这么漂亮,还这么快的,这个师傅是第一个。

师傅做了这么长时间,第一次被年轻女同志夸,也有点不好意思,“一般一般,我爹以前做得更好,画啥都能活过来。”

卫孟喜来了兴致,反正苏奶奶也还没来,就跟他攀谈起来。没办法,上辈子锻炼出来的厚脸皮,无论是三教九流还是达官贵人,她都能厚着脸皮聊几句。

终于,等到苏奶奶赶过来,已经是三点多,一大家子又去聚宾楼下了顿馆子,这才开着车子,拉着明天的备货回家。

陆广全的学校离矿区不算远,骑车快一点的话只需要四十分钟,他今晚肯定是要回家住的,明天见到班主任以后再申请一个走读资格,以后都尽量每天回家。

卫孟喜和孩子自然不会反对,这样他上大学好像对小家庭的影响就不大。

第二天,陆广全早早起床骑车去学校,卫孟喜和刘桂花只能用竹篓背卤肉上市区开门,走路。

然后,她发现,自己现在很缺两样东西:一是另一个载重比自行车大,更加方便的交通工具,这样两口子就能错开对交通工具的依赖。

陆广全回家她是需要的,可市区的生意也不能丢,每天走路来回是不现实的。

另一个急需的就是人手,随着天气越来越热,名气打出去后,两个卤肉店均销量大增,尤其是人民路店,如果是出货量能跟上的话,至少要增加一倍。

那么,洗下水的女工就不够了,孙兰香三人只能勉强维持住现在的速度,再加量就得延长工时,或者降低卫生质量,这样的话不太人道,也得不偿失。

她必须招人了。

刘桂花听说她的想法,也跟着点头,现在不是钱不钱的问题,她都没时间管建军兄弟俩了,毕竟她现在的工资能拿到九十块了,挣得比男人还多,哪还有功夫吵架,甚至巴不得男人辞职回家看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