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炮弹的精度问题

大国重坦 华东之雄 1830 字 5个月前

翻开这些资料,秦振华的眼前就出现了父亲的身影,他努力地让自己放弃回忆,专心致志地看起来了资料。

深夜的车间里,非常的寂静,只有王二柱的沉重的呼吸声。

在秦振华把被褥搬到车间来之后,王二柱就跟着过来了,每天也学着秦振华的样子,看起来了厚厚的书,这个变化,让秦振华都是不解,问过王二柱,他回答的很干脆。

我也要像你那样,在下次工厂大比武的时候,惊艳全场!

当时秦振华的博学,让全工厂都震动了,之后,这个事成为了大比武最精彩的一幕,被传遍了全厂,当然,传播者们更是将研发室的无能给渲染的淋漓尽致,还想要给大家出题,研发室的人都不会!

知识就是力量!王二柱也立志要做秦振华这样的人。

至于来到车间,那是在上次搞测绘的时候为了方便,随时修改数控机床的程序啊,至于现在,秦振华则是习惯了,懒得搬自己的铺盖卷了。

在车间里,四周那么多的坦克,睡在这里,无比的舒服。

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看起来结构是很简单的,中间是一根弹芯,前面尖,后面是四个尾翼,然后在弹芯的中部,有一个圆盘状的弹托,这是因为弹芯的直径远远小于炮口,所以,加上这个弹托,正好堵住炮管,把所有的燃气都用在加速炮弹上,然后,飞出去了,弹托就没用了,就得扔掉。

这个中间的圆盘,就是单弹托的结构,是从苏联的110毫米的穿甲弹上仿制来的,现在,在这个资料上,已经写的清清楚楚了。

一机厂的一部分同志,经过研究,认为这种穿甲弹精度低的原因,并不仅仅是弹芯发飘,更重要的是在炮弹飞出炮口的时候,脱掉弹壳的一瞬间扰动,造成了穿甲弹的不稳定,精度大大降低,根本的原因,还是弹托的加工精度不足,所以,想要提高炮弹的精度,就要提高弹托的加工精度…

时间,在流逝着,不知觉中,飞快地流逝着。

研发室里,几乎所有的技术骨干,都在对着48坦克上的传动系统头疼,本来以为测绘仿制的难度并不大,至少在不用考虑到寿命的情况下,运动起来没问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