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章 历史的改变(加更)

赵祯能得仁这个称号,自然是能听进意见的。当他发现很多臣子的意见与自已最初自己的想的不一样的时候,他就会忍不住在想,难道是自已错了吗?

这么多的臣子,这么多有学问的人竟然想的都和自己不一样,那结果似乎只有一个,我错了。

说是对自己没有信心也好,还是性格本就如此也罢,总之这一会的赵祯心中完全没有了主意。

见了这些大臣,听了他们的话,感觉说的再理。

回头又见了那些大臣,听了他们的话,同样感觉到很有道理。

一来二去间,变得犹豫了起来。直到辽国的使臣到了汴梁城,大宋朝堂之上,关于这件事情还是没有一个定义。

辽国的使臣,一路急匆匆而来,这一次他们因为轻敌,吃了大败仗。现在蒙骑并没有撤回去的意思,相反还有不断向辽国腹地深入之意。

为了把这些恶狼轰走,使臣来到大宋之前,得到的旨意是只要宋人可以出兵,他们可以适当做一些让步。

但当使臣真的来到了汴梁城,一住进驿馆的时候,不等他去见大宋皇帝,一些个大宋臣子就主动找上门来,主动问询起辽国愿意付出什么代价的事情。

这就相当于你想买一样东西,正想着人家会卖怎样一个高价,接下来你怎么侃价的时候,人家卖主就说了,你要要的话,可以给你便宜点,价格好商量。

一时间宾主易位,反倒让这位辽国使

臣心中有了数。等到第二天一早,见到大宋皇帝赵祯的时候,绝口不提辽国会付出什么代价,只是以唇亡耻寒为由,诉说着如果宋人不派兵帮助辽国,辽国被蛮蒙打败之后,会有什么样的恶果等等。

辽人竟然不愿意付出任何的代价,就想让宋人出兵,这个结果让赵祯十分的不满。

富弼与包拯前几日,联系了一些有识之士再一次进宫见驾,摆道理讲形势,多少说动了赵祯。

尤其是他们拉来的强援有宰相贾昌朝和枢密副使韩琦,加大了他们这一方的筹码。

韩琦就不用说了,曾在西军任过职,也是用血性和知兵之人。虽然说因为范仲淹被罢官的事情,所谓的范系已然是分崩离析,但同样因为新政过早的结束,反而不管是韩琦还是富弼都没有受到太多的牵连。

若按照正常历史走向的话,他们早就因为新政失败的原因,被贬出了汴梁。

范系没有了,韩琦与富弼的关系也出现了一些的裂痕,尤其是后者与苏石的关系似乎很不错,这更是让前者生心怨恨。

但这影响的只是私人情感,涉及到国家大事时,他们头脑还是十分的清醒,不会因此而耽误了国事。

宰相贾昌朝,并未有入西军的经历,却也有任过枢密使的经历。加上他为人还是十分的睿智,也认为这是一次强大宋朝的机会。办好了,至少宋在辽的面前就不用在自称小弟,这便在富

弼与包拯拜访之后,跟着一起来了。

之前富弼他们都未劝动赵祯,还是贾昌朝了解仁宗,提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看辽国使者怎么说,如果他们上来就表示可以让出一些好处给大宋,甚至可以减免每年的纳贡,那就证明辽人急需大宋的帮助,这个时候,就可以提要求。

反之,若是辽国使者口气强硬的话,那便可以考虑其它的事情,再从长计议。

赵祯认为这个提议很不错,便一口答应了下来,想着先试探一下辽国使者的态度再说。却不成想,这个消息提前被文彦博知晓,他这就派人先一步去了驿馆。

辽国使者的态度让赵祯有些失望,他也就自然的放弃了富弼等人的提议,开始在王德用和文彦博两种提议中摇摆。

“怎么可能,怎么会这样?”